• 32阅读
  • 0回复

青海造林纵横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5
第2版()
专栏:

青海造林纵横谈
本报记者 王春声
胡耀邦同志7月间考察青海时指出,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是西北地区改变面貌、治穷致富的根本大计。中国土地学会的20余名专家考察青海后也提出,要把青海建成一个“生态省”。发展林业,提到了开拓青海的战略高度。
青海能不能造林呢?有的同志面对青海东部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荒山秃岩一筹莫展;有的同志望着柴达木浩瀚无垠的沙漠兴叹;也有的同志对江河源头的高寒地带摇头。他们认为在青海发展林业是不可想象的。
事情真是这样吗?记者与青海省林业部门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交谈,到农村牧区访问,翻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人们的看法是:青海过去多林,现在有林,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将来的山川原野一定可以披上绿装。
诚然,目前青海省林木十分稀少。全省乔灌林综合覆盖率只有2.5%,其中乔木覆盖率仅0.26%,居全国末位。全省林业年产值仅有1,000多万元,不到农牧业总产值的2%。由于林木稀少,植被覆盖率低,造成青海气候干旱、缺氧、风沙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存极为不利。
可是,历史上的青海不是这样。青海东部现在黄土裸露、干旱少雨的浅山上,唐朝时生长着茂林修竹,气候湿润。到了明朝,这里许多地方还是林密兽多的狩猎区。由于战争的破坏,特别是长期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才使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的青海,变成了林木稀少、气候恶劣的青海。解放以来,由于人们未能充分认识林木在大自然中的重要作用,并受“以粮为纲”的思想束缚,继续毁林种粮、乱砍滥伐;没有重视植树造林,使已经稀少的林木植被更加减少。
解放三十多年来,因为林业政策不稳定、不明确,限制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加之干旱缺水、地高山陡,造林难度大,青海省累计造林250多万亩,保存面积仅70多万亩。但是,这保存下来的70多万亩人工林,河滩有,山上有,戈壁沙漠上也有。许多过去见不到树木的地方,在人们的奋斗下,现已林木茂盛。例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番日德农场,五十年代,在这广阔的荒漠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红柳。经过二十多年努力,现有树620多万株,林木面积14,832亩,林木覆盖率达16%,人均有树855株,还建了200多亩果园。事实证明,青海是可以发展林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放宽了林业政策,重视了林业建设,全省年造林面积由前几年的十万亩左右迅速增加到十七八万亩,成林率也大为提高。这一事实,进一步告诉人们:青海植树造林的速度是能够加快的。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部门得知,全省已经查明的宜林荒山荒地有1,690多万亩,相当于全省现有总耕地面积的二倍,相当于30多年来造林保存面积的24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地力资源。省林业部门的同志说,如果这些宜林荒山荒地都栽上了树木,这些地区农业的收入就会提高二倍以上,现在满目黄土的地方就可以变成满目苍翠,气候和自然环境就会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他们又指出,要使这些荒山荒地都长出树木,如果按现在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速度,需要二百多年才能完成。这就是说,青海发展林业的前景十分美好;但任务非常艰巨,速度需要大大加快。
怎样才能把青海的林业尽快搞上去呢?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青海发展林业的重要性,造成一种人人爱树、想树、种树、护树的社会风气;各级党政领导部门把林业提到大农业的第一位来抓。在此基础上,要果断地采取一些有力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林木保护条例,建立定期的护林检查制度,实行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制,依法进行处理了大大小小的乱砍滥伐事件,表彰和奖励造林、护林积极分子,切实杜绝一切破坏林木的现象。目前,青海林木破坏还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省每年毁掉的沙生、灌、乔林木植被仍在数十万到上百万亩,远大于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面积。
二,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山区、沙区群众燃料不足问题。青海山区、沙区植被遭到不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缺乏燃料。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坚决实行面积不限、能者多造、谁种谁有、收入归己、林权继承的政策,尽快把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包给农民和城镇单位,调动起人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在荒山荒地多而人口少的地方,也可以考虑让外队、外社、外县人来承包开发荒山,植树造林。
四,调整方针,科学造林。种乔木不易成活的地方,转移到以灌木为主,让灌木带头先上。树种上不可盲目使用,要选用抗旱耐寒性能强、适合本地土壤生长的树种。要千方百计整好造林地,蓄水保墒,提高出苗、成活率。资源普查部门要尽快为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林业科技部门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新技术。
五,以长远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林牧矛盾。在农区,为了保证造林效果,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封山育林。发展牲畜与造林育林有矛盾的地方,应采用暂时控制牲畜头数的办法来解决。
六,健全和加强林业机构。现在,青海林业部门力量很薄弱,行政管理人员少,林业科技人员更少,林业方面有许多事无人管,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只要青海省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立下愚公移山志,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不远的将来,一个林茂草青、农牧兴旺的青海,一定会展现在人民面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