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报国之心倍切——访全国工商联“五大”代表詹少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9
第3版()
专栏:

报国之心倍切
——访全国工商联“五大”代表詹少文
本报通讯员 常少扬 本报记者 张 达
“我们钱江学校现有中学、中专、大学三个部,199个班,9,480名学员。”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杭州钱江业余学校校长詹少文谈起钱江学校,十分自豪。
他是有理由自豪的。1979年,已退休一年的詹老受省工商联委托创办钱江学校时,学校除五位平均年龄65岁的退休会员外,一无所有。詹老毅然决然把刚刚补发的4万元全部捐献了出来。在他之后,另外三名会员和一位香港同胞也慷慨解囊。有了钱,詹老四处奔波:租校舍,请教师,找有关部门了解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很快,一所不占国家编制,不用国家投资,靠利用空闲校舍办学的新型学校在钱塘江畔诞生了。第一批学员456名。几年过去,到今年暑期,这个学校已有3,544名学员结业,一部分学员经过在这里学习,已成为商业、外贸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学校逐渐名扬四海。今年国庆节前夕,联合国所属国际劳工局助理局长参观“钱江”后,赞叹道:这是难以想象的!
在工商联“五大”代表住处,我们愉快交谈。正谈着,一位年逾花甲、胸佩代表卡的女同志推门进来。她是谁?詹老笑着介绍说:“这是我爱人顾文芳,杭州市民建副主委,这次民建‘四大’代表。”哦,有意思。“詹老捐4万元办学,您没意见吗?”我们半开玩笑地问。顾老很认真:“怎么会呢!不光我没意见,孩子们也都没二话。不但没二话,还都很赞成。这是政策好啊,党看得起我们,我们要干出成绩来。”接着,她讲了她家的情况: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都是教师,——教育之家!顾老笑着说,“老老少少全成了办学迷,一到星期六,家里就开起了教学经验交流会。”“顾老也是忙人。她虽是市民建副主委,担负很多工作,却不在编制内。组织上每月发给她的30元交通费,她总是一分不动,过一段时间凑成个整数就捐给市少儿福利基金会。
对詹少文夫妇的这些举动,有些人觉得难以理解。对此,詹老动情地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这几年,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的最好时期,而且可以说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解放前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皆成泡影。从建国到“文革”前,虽然对我们也不错,可总觉得自己象客人,还不是家里人;“文革”中,不用说,成了“罪人”;只有这几年,我们真正觉得是自己人了。省工商联交给我们办学重任,我们此时不干,更待何时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