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谈谈边远地区出版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19
第8版()
专栏:图书出版发行笔谈

谈谈边远地区出版工作
王益
今年春天,我们出版局的几位同志到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调查,历时一月。我们去的这些地方大多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同沿海和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相比,这里的出版工作有它的特点,也有一些困难。下面谈点个人印象。
四省(区)历年来出版了一批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好书,有些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奖或获得好评。国外一些人士说:“没想到共产党那么重视民族文化!”
解放三十多年来,四省(区)出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各省都建立了出版、印刷、发行、供应等完整的系统。新疆已经有“教育”、“青年”、“卫生”等9个出版社,各省有自己专用的印刷厂,中小学课本和一般书刊都能在本地解决。这在解放前是不能想象的。解放前,这四省(区),不仅没有出版社,就连象样的书店也很少,西宁只有一家以卖文具为主的小店。
四省(区)的出版工作,三十多年来已有了一定基础。最近,中央号召开拓边远地区,有志于边疆建设的“愚公”们,可以放心到那里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买书,在那里不会比在内地有太多的困难;发表著作,也不愁没有地方出版。
但是从发展民族出版事业来看,这些地区的图书出版工作也还有落后的一面,需要改进。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太少。新疆每年出书种数已突破1,000种。其中差不多一半是各民族文字的中小学课本。另一半是一般图书,其中少数民族图书占350余种,数量也不小。但这350种书,却要用新维文、旧维文、新哈文、旧哈文、新蒙文、旧蒙文、锡伯文、柯尔克孜文等8种文字出版,分到一个民族一种文字的书就很少了。甘肃和青海一年出版的藏文书也不过几十种。少数民族中许多人不懂汉文,只能从本民族文字的出版物中吸取知识和各种精神营养,每年几十种书,是不够用的。少数民族人口少,识字的人少,每一种书的发行量就很低(有的书仅发行几百本),而纸张和印刷,价钱都比内地高。另外,一本汉文书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篇幅要增加百分之几十到百分之百,而定价必须与汉文相同。这就形成出书的成本高,售价低于成本,出书越多,亏损越多。亏损靠财政补贴办法解决。
再说发行。图书发行网点,按人口平均,在全国不算低。但如按服务面积计算,网点就太少。新疆每个新华书店服务的面积,相当于内地的七八个店的面积;青海新华书店每一职工服务的地区,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的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书店职工的工作效率就低;交通不便,运输费很高;而书价在全国是统一的;批发折扣对边远地区也没有优待,批零差价全国也是一律的。在这种情况下,边远地区的书店,也要靠新华书店总店设法进行财政支援。
经营上亏损,是妨碍边远地区出版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目前来说,经济上进行补贴是必不可少的,但终究不是好办法。从长远看,应该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从体制改革中找出路。现在书店正在搞多种经营的试验,即除卖书外,也可以经营文具,可以少亏或扭亏为盈。此外,书价是否可以有地区差别?民族文字的图书价格是否可以作些调整?这些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