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从文盲到农民通讯员——记刘天有学习文化、学习写稿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06
第3版()
专栏:

  从文盲到农民通讯员
——记刘天有学习文化、学习写稿的经验
路柳、中奇 刘诗、清昆
一九五○年四月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后,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中明白指出:“报纸的通讯员网应当以人民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为主体,除工人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外,也要吸收政府机关中的积极的工作人员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参加。”江苏江宁县委领导机关根据上述精神,在全县原有的通讯工作基础上,开始培养了工农通讯员,县一等劳动模范刘天有就是其中之一。刘天有同志已是苏南日报积极的农民通讯员了。
刘天有是怎样的人?
刘天有在解放前是帮工的,原籍是安徽定远县,今年三十五岁。十一岁即由老家逃荒到江宁黄泥塘村,起先替地主易炳森放牛,年稍长即帮长工,后来自己又租了地主陈益寿两亩多田,逐渐增加到十余亩。他深受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和残酷压榨。解放后,他首先加入了农会。通过阶级诉苦和党的政治教育,他的觉悟程度逐步提高。他发动全村农民向地主、恶霸展开说理斗争,减回二万余斤的租稻。到了今年春荒期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他又发动群众生产救灾,安度春荒;夏天修圩堤,于四天内突击完成了“村前大圩”,使全村一亩田也没有被淹掉(去年淹田六百亩)。生产季节来到了,他又领导大家执行了上级“不荒一亩田”的生产政策,保证了全村秋季丰收,比去年增产二十五万斤粮食。在这一年多来各种运动中,刘天有始终团结了农民群众完成了每一个中心工作的任务,深得全村、全区、全县农民的爱戴。七月间在江宁县二届农代大会上,他被选为全县一等劳动模范。
不认字能怪父母吗?
刘天有参加农会以后,在反霸、减租、生产等过程中,最感到苦恼的是自己不识字。比如减租吧,在算减租账的时候不会写,不会算,想找村上识字的三个人(二个伪保长,一个伪镇长),又怕他们搞鬼,也怕群众反映自己立场不稳。在排水修圩的时候,他带头借来了很多水车,为了避免混淆,想写上各户名字做标记,但自己不能动笔,他觉得有苦无处诉。他怪父母不好,小的时候没让他上学。
根据上述思想情况,当地领导上首先对他进行文化诉苦的教育,指出穷人所以不识字,没有文化,是因为旧社会制度不合理。用追根,查根,回忆过去放牛、帮长工的生活,来与地主阶级“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作了对比,使他了解小时候没有读到书不能怪父母,应该怪地主阶级。他说:“地主家的小孩七、八岁上学,我正在帮他们放牛;到了十七、八岁我当长工,他们的孩子已上中学了。”经过文化诉苦,刘天有的政治觉悟提高了。
怎样解决学文化的困难?
刘天有的觉悟提高之后,便要求学文化了。他深深体会到文化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如不学文化,工作一定会碰到许多困难。他开始找领导干部谈话。领导干部竭力鼓励他的学习情绪,告诉他许多中国历史上生动的苦读书故事,并指出老区人民翻身后积极参加识字班、上冬学,不到半年就可以读报、写信。这些实际例子给他很大的影响,提高了他学习文化的情绪。
刘天有起初感到识字非常困难。他向领导上反映:读书是小时候的事,现在年纪大了,脑子笨,不易学得好。他犯了急性病,想一下手把什么都学好。领导同志对他说明“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的道理,譬如每天认一个字,一年就可识三百六十个字,两年可识七百多字,慢慢学多了就会用了。同时又教他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要他闲下来就写,就读,不认识的应该随时请教别人,要虚心。他从“刘天有”、“黄泥塘”、“共产党”、“人民政府”这些容易记的字和词学起,然后慢慢念成行、成段、成篇的通俗文字。
为了具体帮助他学习,区上的同志们到了学习时间,就把他找去共同学习,材料以苏南日报为主,别人读,他跟着念,直到没有生字时才止。这样每天念一段,老刘逐渐认识了好多字,对学习发生了感情,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领导上按期检查他的学习成绩,及时的表扬他好的积极的一面,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的一面。起先他思想上有顾虑,爱面子,怕别人笑话他学得不好,不愿意领导上去检查督促。后来进行了说服教育,对他指出学习大家都是一样,都要下苦功的。好比栽秧,初学时是不能够栽得直、栽得快,栽得好的,慢慢才熟练起来。学文化也是如此,不是一出妈妈肚子就会的,而是逐步提高的。经过这种不断的教育,爱面子的思想基本上打消了。他到处请教别人。他一年来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
他每天学习报纸,在报纸上看见关于黄泥塘村的生产情况及他们大伙所订的生产计划,心中非常高兴。领导上即抓住这个机会,告诉他人民报纸是人民的喉舌,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与反动派的报纸根本不同;告诉他毛主席的文化方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激发他为报纸写稿的情绪。
想写稿又有思想顾虑
写稿这件事对于一个刚学会识字读书的农民,确是相当困难的。每当他在报上看见黄泥塘村的新闻时,心中总是痒痒的,想动手写,又怕自己不行。过去反动派在这里,弄笔墨的都是有两下的,如陈益寿(地主),匡正(江宁县大恶霸,已伏法)等。自己呢,到底是个老粗,怕写不好,上级会笑话。他几次想动笔写,都不敢大胆下手。
江宁县委负责通讯工作的路柳同志了解此一情况后,即向刘天有解释:“今天共产党、人民政府是知道我们穷人没有文化的苦楚的,你写得不好,上级不但不会笑话,反会帮助你,提高你的文化水平。”接着又告诉他人民报纸是人民的喉舌,你可以把穷人受地主压迫的痛苦写出来,登在报纸上。同时也可以把你领导黄泥塘村生产的情况向外报导,供上级和邻区了解。县委领导上指定史成仁、刘诗二同志负责帮助他克服写稿的困难;区里又指定东山镇俱乐部主任张盛德(小学教师)具体帮助他。首先由刘天有口述,张替他笔记;到第二阶段,由老刘自己写好,再替他改错字,顺词句;后来就由他本人自己搜集材料,自己去写。由于他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别人的具体帮助,刘天有同志飞快地进步着。张盛德见到他进步得这么快,也提高了自己的写稿信心。他说:“我真佩服刘天有,材料有了,拿起笔来就写,这种学文化学写稿的精神真使我们知识分子钦佩。”
经过这样具体细致的帮助,老刘同志的思想顾虑完全打破了,他动笔替报纸写稿子了!
写什么?怎么写?
同年九月初,刘天有同志到苏南开农代会议,报社同志要他写一篇生产稿子。他回家后看到黄泥塘丰收的情景,认为这是可以对外报导的。在别人的帮助下,他确定了稿子的中心内容后,首先到村里召开了农会委员、行政委员、农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的会议,了解和调查了今年秋收产量,并算出每亩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以及两个年头总收入的对比。大家一致认为今年比去年增产七成,于是他又追问大家,今年为什么比去年产量多,要大家在会上细细谈谈根源,结果群众话匣打开啦,一致认识到这是共产党毛主席来了,领导大家组织团结起来,战胜了灾荒,才有这样收获的。刘天有趁此机会号召大家加强民兵组织,保卫生产,保卫秋收,全村人民都一致同意他的意见。经过这样细致深入采访,把材料找到手之后,他便大胆握笔写了。
开始写稿的时候,他又碰上了困难,原因是想把村上一切问题都包括进去,写出来的又乱又长。领导上告诉他这样写法不妥当,他着急了,说:“我不写了,还是让我把工作在电话里向镇江通讯站汇报吧,由他们去写好了。”后来又经过耐心的说服,叫他不要性急,慢慢来,一次最好写一个问题,一桩事情,把自己做的事,老老实实地写出来就行了。果然,他按照这个方法去写,像汇报工作一样平铺直叙地记载下来,运用自己农民的语汇,通俗易懂。写好后,他又请史成仁、张盛德二同志修改错字,补充不足的材料,完成了第一篇稿子。
自己做的事登上了报,真光荣啊!
没有几天,苏南日报以二版头条的地位刊登了这篇稿子,这大大加强了刘天有写稿的信心。黄泥塘村群众在报上见到这条新闻之后,大家都很快的传开了,每个人都很高兴。农民张振国说:“我们农民自己做的事,又自己写上报,做梦也没想到,真光荣啊!”村上的积极分子陈振华、戴望流以及东山镇大街村的纪兴林、孙玉才等也向老刘请教如何写稿?这样刘天有更高兴了。在上级帮助下,迅速成立了一个农民通讯小组。在刘天有的领导下,大家又帮助陈振华写了一篇“孙龙浩解决麦种困难的办法”登在苏南日报上。到十一月止,老刘共写了五篇,已经登出的有四篇了。
结论
刘天有同志所以能够在一年内从识字到写稿,这并不是偶然的奇迹,主要原因还是上级和许多同志的具体培养和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战胜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领导上也深深体会到:培养农民通讯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应该把它当作一个经常性的通讯工作去做的。对培养对象,平时应该多接近,了解他的生活,掌握他的学习思想情况,及时地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和顾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