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剧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20
第7版()
专栏:

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剧院
刘天白
在布拉格市中心碧波荡漾的伏尔塔瓦河畔,矗立着一座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的建筑。
(见右图)它的金色方顶闪闪发光,方顶四周的雕刻千姿百态,装饰在建筑物正门的青铜铸像“胜利女神”驾驭着骏马凌空飞驰。这便是一百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用自己的力量修建的民族剧院。
民族剧院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骄傲,是他们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拯救民族文化而进行英勇斗争的象征。早在十九世纪初,捷克伟大的戏剧家约·卡·迪尔就提出建立民族剧院的主张,立即得到广大爱国志士的赞同。1850年,成立了以著名历史学家帕拉茨基为首的民族剧院筹建委员会,并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募捐活动。他们冲破了奥匈帝国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于在1868年5月16日动工兴建剧院。这一天,各地的群众潮水般涌来,人们载歌载舞,举行盛大的游行,欢腾的人群彻夜不散。
经过13年漫长的岁月,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民族剧院终于在1881年8月竣工。伟大的建筑师约·日特克为剧院设计的蓝图庄严古朴,完美地体现了捷克的民族精神。许多艺术家的杰作把这个艺术之宫装缀成五彩斑斓、名作荟萃的画廊。但是,这座渗透着捷克人民斑斑血泪的剧院,犹如这个民族的命运一样坎坷多难。它刚刚建成不久,便遇到一场火灾。人民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捷克人民没有气馁,他们决心重建剧院,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又募集了金钱,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重建剧院的战斗。许多建筑师、艺术家、工人,日夜奋战,无偿地劳动。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民族剧院又被修复一新。
1883年11月18日,民族剧院举行了正式开幕典礼,并上演了斯美塔那在剧院破土动工时就开始为它谱写的爱国歌剧《里布舍》。斯美塔那本人也出席了开幕典礼。他虽已重病缠身,耳朵完全聋了,但他看到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歌剧被搬上舞台,面对欢呼的观众和劫后重建的剧院,悲喜交集,热泪纵横。歌剧激昂的旋律,女王里布舍预言捷克民族不会灭亡,它定将战胜磨难,奔向幸福未来的歌声,表达了深受压迫和奴役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心声,激励他们在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侵略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剧院的全体人员,不分演员和工人,组成地下斗争小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反侵略斗争。占领当局禁止剧院演出歌剧《里布舍》,他们就上演斯美塔那谱写的另一部反映农奴暴动的歌剧《达里波》,通过达里波呼喊自由的歌声,向人民发出为自由而战的号召。1945年5月5日,布拉格人民爆发了反抗占领者的起义。民族剧院的工作人员在剧院前筑起街垒,架起机枪,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激战,誓死不让匪徒们破坏剧院。他们苦战了四个昼夜,直到迎来了布拉格的解放。
民族剧院建成一百年来,上演了许多优秀剧目,成为哺育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摇篮。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它对促进捷克斯洛伐克戏剧事业的发展,又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隆重纪念它落成一百周年,使它体现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捷克斯洛伐克把1983年宣布为“戏剧年”,并从1977年起,开始全面翻修这座剧院,使它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民族剧院的近旁,用钢架和玻璃建成了一座宛如水晶宫的现代化剧院。这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剧院,并排屹立,交相辉映。它们虽然代表着不同时代,却闪烁着同一种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