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破除“亏损有理”论 不躺在国家“大树”下乘凉 板石沟铁矿扭转连续25年亏损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22
第2版()
专栏:

破除“亏损有理”论 不躺在国家“大树”下乘凉
板石沟铁矿扭转连续25年亏损局面
本报讯 记者张大为、时光报道:在企业扭亏过程中,政策性亏损企业是否注定不可扭转?能不能少亏?吉林省板石沟铁矿作了自己的回答。今年这个矿已提前110天完成了全年的国家生产计划,实现利润143万元,一举扭转了连续亏损25年的落后局面。
板石沟铁矿是吉林省最大的铁矿石基地。到1981年底,国家给这个矿投资总额已达1.2亿元。过去,这个矿被列为政策性亏损企业,自投产以来,累计亏损额已达4,800余万元,成为吉林省的亏损大户。今年,省政府又给这个矿下达了140万元的亏损指标。
去年,在企业整顿中,矿党委发动广大职工揭矛盾、找差距,认真查找、分析被政策性亏损掩盖着的经营方面的问题:一是办企业的指导思想不端正,一部分干部存在着供给制思想,过惯了在国家这棵“大树”底下乘凉的日子。在落实计划时,往往是一手争要投资金额,一手争要亏损指标。认为自己亏损有理,一些干部只知道向国家伸手要钱,而不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等方面下工夫。二是习惯用小农经济思想管理现代化企业,导致劳动定额和劳动效率低,固定费用高,资金占用多,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基础工作薄弱,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四是完全靠计划调节,包产包销,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产品质量得不到提高。通过分析,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眼睛只看客观原因,不找主观原因,‘亏损有理’论把人的思想束缚了,‘大锅饭’把人养懒了。”
问题找到了,矿党委带领广大职工坚决破除“亏损有理”论,不躺在国家的“大树”底下乘凉,增强了扭亏的紧迫感和信心。为了扭转亏损局面,板石沟铁矿党委把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和职工队伍素质当成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首先对矿和车间两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提拔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与此同时,对职工实行严格的定员定额。把716名多余人员从岗位上撤了下来,并做了妥善安置。
板石沟铁矿还坚持进行企业改革,建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根据企业特点,打破了旧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车间,经营管理得到了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