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难以割舍的鱼水情——记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全心全意为牧民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24
第2版()
专栏:

难以割舍的鱼水情
——记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全心全意为牧民服务
本报记者 朱习华
以汉族工人为主的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20多年来,一直真心实意地为蒙古族牧民服务,同当地群众建立了鱼水难分的亲密关系。
工厂的生产方针是:一切从牧民的需要出发。从春天的接羔用品、夏天的水箱水槽到秋天的打草用具、冬天的皮毛制品,牧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个厂只有100多个职工,40多台机械设备,可是他们的产品却包括中小型牧业机具、多种型号的全套蒙古包、各种铁木家具和各色民族服装,共12个行业、120多个品种。
牧区交通不便。过去,牧民马靴坏了,工具坏了,往往骑上马,带上干粮,走好远的路到旗里去修。自从民族用品厂建立起流动服务队,送货上门,修理上门,牧民买东西修东西就方便多了。这些汉族工人说一口流利的蒙族话,大都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大至机器车辆,小至锁头电筒都能修。牧民称他们是“能工巧匠”。他们走遍了附近的畜群和浩特,为牧民修理了各种牧业机具20,000多件,建房9,600多平方米,搭棚盖圈1,200多平方米。
牧区实行大包干后,牧民生活显著提高。民族用品厂试制出蒙古包小立柜、高低柜、双斗碗架、折叠式锅架、客厅式蒙古包等新产品,并恢复了描龙绘凤的传统工艺,深受牧民们欢迎。他们说,牧区办喜事,只要到民族用品厂转一圈,就可以从蒙古包到家具,里外装备一新。苏尼特右旗的职工听说牧区奶粉供应比较紧张,附近敖干塔拉和白音哈拉图大队有条件建奶粉加工点,他们就帮助解决生产奶粉所用的设备和工具,并派出工人和技术员,使这两个大队建起奶粉加工厂。由于产品适销,再加上薄利多销,去年这个厂全员创值6,000元。民族用品厂距旗政府所在地200多公里,有人建议将厂迁到旗里,附近牧民一再挽留,工厂只好作罢。是呵,这样鱼水难分的关系,人们怎能舍得呢?(附图片)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为前来购置物品的牧民装车。 本报记者 高 粮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