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小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25
第8版()
专栏:

小街
吴静文
小街的雨天,到处都是浓黑的、滚着圆圆油珠子的泥泞,每当这时,我便想起乡间常见的钉鞋来。
孩提时候,我家乡小镇的雨天,也是这般的泥泞;我常爱伫立在齐膝的高门限内,看那些大人们,穿着钉有大圆钉的半头木屐,“嗑、嗑、嗑”地响着,多么神气!到了谁家门前,将钉鞋一褪,便见一双皂面粉底的布鞋,洁净极了。——总之,我在怀念着木屐、钉鞋。
“鬼路!……”这时,不知谁个或几个,也在泥泞中抱怨着。而那另一个或几个的怨艾之声,却是希望的又一种暗示。总之,人们盼望这条小小支脉,能尽快冲刷净旧日的陈迹。
出差几个月,今年春时的一个早晨,我一如既往地走在这条小街上。一缕含着春之信息的薄霞,透过粼粼的白杨树叶,闪闪地、柔柔地撒到我的脸上、身上,有如轻轻的《梦幻曲》旋律的呼唤,小街亮堂极了,纯净极了——小街变了!
我顺着小街仔细打量过去:承着霞光的白杨,挺立在一个圆型的水泥花坛中央,坛的直径约莫3尺,玲珑精致;一束束含丹泛采的花,一丛丛飞翠流液的绿,缭绕萦回于白杨的四伏;如是的树,如是的坛,如是的花,一处、两处、三处……沿着平整、光滑的水泥道,它们均匀地绵延于街的两侧,直至尽头。
我不禁从那紫薇伸出的一围土墙的窄门里望了过去。我依稀地看见,这里是两户人家:一户是红墙石阶,一户是茅檐草舍,它的灰黯的脊背上,正长着一两丛嫩绿的新草呢。
砖楼、草舍,这两个迥然不同的建筑物,竟奇妙地圈在一围之内,网结于全个小街之中。也许是百十年前吧,历史的车轮辇平了这块满是孤坟荒冢的黄土坡地,往后三家五户、十家八户地在这狭长的地段上筑起了茅屋板舍;随着时日的代序,生活的行进,风雨的剥蚀,小街尚余下这样的茅屋三五间,被作为旧时代的明证和点缀,而板楼也早已褪去它早日的色泽与光彩,仅依借旧力的拉扯保持住平衡;而今,滚滚的车轮,又拥着新的潮流猛烈地冲击过来了,以至冲破了这道小街的禁锢的门槛。那积木般拉扯的板屋,忽地某日,谁家改为红砖墙面了,另一家又改成青砖墙面了,白砖墙面了;又不几日,一座粉色楼层矗然而立了,再几日,一座乳黄色的又拔地升起了……。热情的耕耘者们,有如不知疲乏的雕塑家,不断地在这条小街上塑出新的、更新的花纹和图饰。于是,在那斑斓驳杂之中,在那陆离奇妙之中,便显示出一种绚丽的色彩美来,一种矛盾而统一的和谐美来,一种新旧交迭中的精神美来。——呵,小街,你是个何等美丽、奇幻而又庄严的世界,从你的身上,不也可以看出时代前进的脚印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