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边疆油城演出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26
第8版()
专栏:

边疆油城演出散记
张家声
今年8、9月间,我们中央实验话剧院《老八路与小哥们儿》剧组,受剧院党委委派,应邀前往克拉玛依油田义务演出。
汽车行驶在浩瀚的大戈壁上。在那连绵起伏的沙丘中,一座现代化的油城耸立在我们眼前。克拉玛依到了。望着那林立的井架,星罗棋布的油井,同志们仿佛忘掉了万里旅途的疲劳。
主人向我们介绍说,这里除了石油,什么都得靠外地支援,连文化生活也不例外。这几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油城各族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油田每年都要到外地请一些文艺团体来演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所到者寥寥。还有极个别文艺团体乘机索要高价。油城文化生活贫乏,致使一些不健康的港台音乐偷偷流入。
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克拉玛依油田工人们,竟不能享受他们应有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多么不公平啊!剧组的同志们更加深了对这次边疆之行意义的认识,决心把戏演好。
8月的克拉玛依,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加上水土不服,首场演出前,我们剧组竟有半数以上同志病倒了。还能不能演?大家坚决表示:演,而且要保证质量。晚九时半,准时开演了。当观众兴趣盎然地观看着演出时,有谁能想到台上这些生龙活虎的演员有的刚刚打完退烧针,有的血压骤然上升,有的下场泄肚之后又急速上场。
一次到炼油厂演出,礼堂设备简陋,偏偏老天又刮起了七级大风,飞沙走石,灯光忽明忽暗,给演出带来很大的困难。恰好在这时候,我们收到剧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说:“在边疆演出你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要想到当年开拓那块土地的创业者们遇到的困难更大。希望大家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锻炼我们的队伍。”这封信增加了大伙的干劲。没有化装间,用观众前厅代替;没有后台,把大轿车开来顶在后门代替;没有吊杆,用绳子、木条绑几个代替……就这样,演出在七级大风中顺利地进行着。
克拉玛依油田主人们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总计巡回八处,演出了三十一场,所到之处,都受到观众的欢迎。“深入边疆油城,共建精神文明”,这几个字绣在油田赠给剧院的锦旗上,它代表了整个克拉玛依油田工人阶级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期望。今后,我们要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为边疆盛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贡献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