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防治鼠害也要讲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1-28
第3版()
专栏:建议

防治鼠害也要讲科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马勇
鼠害,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鼠害也十分猖獗,各界灭鼠呼声甚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讲一点鼠害防治的科学。
人们在与鼠长期斗争中创造了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生态的各种防治方法,但至今鼠害仍很严重。这与一些鼠种的适应能力和繁殖力极强有关。例如,褐家鼠可与人类伴生,人到哪里,它们就能在哪里生存。本来没有任何鼠类动物生存的澳大利亚大陆,由于轮船的携带,褐鼠不但能在那里繁育后代,而且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害兽。此外,它们也已进入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冷库或荒漠地带为害。鼠类的繁殖能力非常惊人,一般种类每年能繁殖3次左右,有的可达7—8次。每胎生4—6只幼仔,有的高达16只,而且出生较早的鼠当年达到性成熟,秋季又可繁殖。一般灭鼠后害鼠数量恢复到原水平只需7.1月的时间。灭效低于50%时,3个月之内就可恢复。
我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鼠种繁多,各地鼠害的成因不尽相同。北方农区中仓鼠类、沙鼠类和黄鼠类数量的增长是由于气候逐年变干旱,有利于耐旱害鼠的生存和繁殖。内蒙古东部布化田鼠数量剧增与气候变干旱和草场过度放牧有直接关系。农村中褐家鼠数量剧增,与近几年农户有了较多余粮而缺乏防鼠设施以及物品杂乱堆放、卫生条件较差有密切的联系。一些地区由于大量捕杀毛皮兽、鹰、鸮、蛇等动物,以及滥用可二次中毒的剧毒农药,造成各种鼠类天敌数量急剧下降,减弱了对害鼠的自然控制,也是重要原因。
还应当注意,我国有180多种鼠类,各有不同的危害特点。大仓鼠和黑线仓鼠以粮油作物的种子为食,并有储粮习性,春播时刨食刚播种的花生和玉米种子,秋后将果实盗入洞中分仓储存。鼢鼠和鼹形田鼠一年四季多在地下活动,以吃植物的地下部分为生。它们的洞道很长,挖出的土在地面堆成许多小土丘,使大量幼苗和牧草被土覆盖或因根系被啃食致死。农区的小家鼠和红尾沙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春天到田间刨种啃苗,秋后又随粮归仓,四季为害。
不同鼠种对各种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应因鼠而异地选择灭鼠药。如磷化锌对仓鼠类、沙鼠类和黄鼠类的灭效较好,成本也低,但家鼠类却容易对它产生拒食现象,可改用敌鼠钠盐等多次投喂的慢性中毒药物。各种鼠的体重相差很大,杀灭时采用的饵量和鼠药浓度也应有所区别。灭地下活动的鼢鼠和鼹形田鼠,只需将毒饵投入地下洞道,食后至死不到地面上来。室内或农田灭鼠必须严格采取防止药物二次中毒的措施,可采用二次中毒不明显的灭鼠优或杀鼠灵。此外,杀灭不同鼠种时所使用的投饵方式、投饵时间等也应有所不同。
弄清害鼠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和程度,是进行科学防治的主要依据。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除了每年搞几次突击灭鼠之外,还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摸清鼠害的规律,进行综合防治。从长远看,为控制鼠害,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测报网,做到科学地预见鼠害大发生的时间,以防患于未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