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以积极分子的行动代替了群众性的运动——评部分报纸对参加军干校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08
第3版()
专栏:报纸述评

  以积极分子的行动代替了群众性的运动
——评部分报纸对参加军干校的报道
从十二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后,各地报纸对这一问题的宣传,一般都能根据实际运动的发展,作了连续性的比较凸出的报道。但是在宣传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以前的报道中,部分报纸的部分新闻中,过份强调了积极分子的活动,如不注意改正,容易助长脱离群众的倾向。
本报在三日和十一日的报上报道了“回民学院学生张志坚战斗队七人、保尔柯察金战斗队十五人……都表示……要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及“同济大学已组成‘毛泽东战斗队’……‘马特洛索夫战斗队’,准备集体报名。”
长江日报在十八日“报名者已达一万七千余”新闻中,更特别表扬说:“一般已经报名或已经表示决心的学生均已分别自动的组成了冠以各种英雄人物名称的‘战斗队’。”新湖南报在十一日报道了“动员干部,争取各方面工作密切配合和团员模范带头作用,……政治系、法律系(按为湖大)十五个同学首先成立了‘毛泽东战斗队’。”
上海解放日报在六日报道了“交大……工管三全班十三人,有十二个报了名,他们以百分之九十三的光荣数字向全校各班挑战。”九日报道了“数理系有一级集体报名,定名‘毛泽东班’,农艺系‘金日成班’有百分之九十同学参加,新闻系投考空军的同学组织了‘毛泽东飞鹰队’。”十二日报道了“交通大学……‘伊凡诺夫战斗队’的先锋部队,就踏着整齐步伐到达了报名地点,‘伍修权战斗队’于晨二时三十五分相继而来。”“缉规中学高二下十二位同学组织了‘奥列多战斗队’,准备参加坦克学校,……大公职校同学组成了‘任弼时战斗队’。”南京新华日报在十四日报道了“医学院一年级同学在其他院系热烈参加军校的影响下,尹素贞……等二十一个同学组成‘斯大林战斗队’。”其他如苏南日报十三日报道了“师三乙班二十六位要求参加军干校的同学组织了一个保尔·柯察金队,简师全级四十五个同学就有十九位同学要求参加军干校,他们也组成了一个保尔队。”青岛日报十五日报道了“一中保送委员会于十一日成立后,各班相继组织了各种英雄名称的战斗队,都准备争取第一个报名。十四日早上三点半钟,奥列格战斗队的队长便到报名处去等着签到。他围着毯子,和保尔·柯察金、梅列谢夫等战斗队的队长们,一直等到七点半钟才签了到。”“教职员工也组织了加里宁战斗队,……去保卫祖国。”以上仅是报名前组织的各种名称的战斗队。
从报道的数量上看,以上海解放日报报道的较多,从战斗队的命名上看,共有十三种之多,以中外英雄人物命名的约各占一半。从参加战斗队的人数上看,有一级一班集体参加的,但也有不少是七人和十余人的。不管参加的人数多少,也不管在学校中组织这种战斗队的形式是否合适,这种行动无疑是青年学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我们在群众中提出的行动口号以及斗争形式、组织形式等,都必须是中间状态与落后状态的群众能够接受的。”(见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因此,很显然的,这种一班一级集体报名或以少数积极分子组织战斗队的做法及组织形式,都不符合这一群众运动发展的规律,即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群众路线与组织路线。这次参加军事干部学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曾经指示必须贯彻“报名学生均须以完全自愿为原则”,同时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学生又占同学中极小一部分;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工人还要留在学校工厂继续学习和生产。因此我们就不应该跟在群众自发运动的后面,片面地宣传或鼓励集体报名、全班报名、发动竞赛、组织各种战斗队,及其他以积极分子代替群众性运动的办法,这样做,必然会助长某些强制的行为,而且也容易使积极分子孤立起来。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一书中,也曾明白指示我们说:“我们必须特别注意教育、团结与组织积极分子,使积极分子成为群众中的领导核心。但是我们绝对不是为了组织积极分子而去组织积极分子的,绝对不能使积极分子从中间与落后状态的群众中孤立起来;而仅仅是为了要经过积极分子才能去吸引与推动中间状态与落后状态的群众,即是为了最广大群众而去组织群众中的积极分子。”
从对这一运动报道的教训中,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党报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周密分析全面情况,把党的政策正确地贯彻到一切宣传工作中去。引导群众前进,而又不做群众自发运动的尾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