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菏泽地区副专员李恒逵抓教育有板有眼 问题抓得准 工作做得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1
第3版()
专栏:

菏泽地区副专员李恒逵抓教育有板有眼
问题抓得准 工作做得细
本报讯 《大众日报》记者马素贞报道:在最近召开的山东省普通教育工作会议上,大家都称赞菏泽地区行署副专员李恒逵站得高,看得远,开发智力工作抓得紧;工作细,政策落实,使全区农村教育事业有成果。
李恒逵从1981年开始分管教育工作。当时地区教育工作“摊子大,问题多,办事难”,他一不等二不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菏泽地区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办了几件事。
整顿教师队伍。菏泽地区学校的教师状况是:既多又少。即不能胜任教学的多,骨干教师少。而“多”的这一部分又多数在民办教师当中,很不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恒逵亲自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以县为单位,通过“两考”的办法整顿精简民办教师队伍。结果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区精简了7,000多名超编的民办教师。为了调动留用民办教师的积极性,李恒逵又部署有关部门抓紧解决民办教师的报酬问题,研究培训办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办好农技中学。1981年,李恒逵与文教部门的同志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调查,认识到:农中要办好,一定要突出“农”字,切实解决办学方向和师资问题。于是从去年上半年,李恒逵着重抓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全区十个县办起农业技术中学,二是抓专业教师配备,从农林部门抽调了26名专业教师,分配给农业技术中学,还聘请了30多名兼职专业教师。现在这个地区的职业学校在校生由1980年占高中在校生总数的12.7%,提高到24%。
发动群众集资办学。菏泽地区的教育经费十分紧张。尽管地委从1980年起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省里也拨款大力支持,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此,李恒逵发动群众集资办学。从去年10月到现在,全区共集资2,986万元,新建校舍16,417间,改造和大修12,226间,添置课桌凳57,615套。群众高兴地说:李副专员为我们办了一件符合政策,合乎民意的大好事。
让学生全面发展。李恒逵从1981年开始,抓了两项活动:一是评选优秀人民教师,二是评选三好学生。同时在学校开展抵制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的活动,规定任何个人,包括党政领导在内,一律不准在学校摆筵吃酒;不准师生留怪发型、穿怪服;不准打架斗殴;不准组织看对少年儿童有害的电影、戏剧;不准学校搞歪门邪道等不正之风。并把这些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解决城镇孩子上学问题。两年前,这个地区的各县城关都没有初级中学,城镇孩子上中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1981年,菏泽城里五分之二的小学毕业生上不了中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恒逵在积极挖掘现有教师潜力的同时,多次与菏泽县和城关镇党政领导同志商量,建两处城关初级中学,经费由地、县、镇三级负担。目前,全区已有四个县的城关建起了初中,其余的县正在筹建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