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中东局势的不祥预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2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中东局势的不祥预兆
本报记者 张允文
11月28日,刚度过感恩节回到白宫的里根总统会晤了来访的以色列总理沙米尔。这是一次计划之外的会晤,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说,做出这种安排是为了“突出两国之间的密切关系”。
里根同沙米尔会谈的主要议题,是所谓“建立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了对付“共同面临的威胁”,双方同意成立联合政治军事小组,以便加强两国在中东的军事合作。明年1月份开始,这个小组将开会为这种“战略合作”制定细则。这种所谓的“战略合作”,包括联合举行空海军演习、美国在以色列储存武器弹药、美国增加对以色列的军援等。美国舆论把美国中东政策的这一新动向,称为美国近期来中东政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逆转”。
早在一个月以前,美国报界就已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经过数周的激烈辩论,于10月29日作出了同以色列“修补关系”,“建立战略合作”的决定。
美国要加强同以色列的关系,建立“战略合作”,对里根政府来说,并非什么新鲜事。长时期来,里根总统一直把以色列看作是一笔“战略资产”。在他上任的第一年,他就曾试图建立这种“战略关系”,当时他签署了一份关于两国军事关系的“谅解备忘录”。1981年,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贝京也提出过美以战略合作的设想。然而,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阻碍了这种关系的发展。这些事件包括:以色列轰炸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入侵黎巴嫩,反对里根的中东方案,在约旦河西岸继续建立定居点。里根政府当时企图通过修补同温和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以抵消苏联的影响。因此,观察家认为,里根政府对以色列“只顾自己的利益,冒险采取单方面的军事行动”感到不满,因为这有损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妨碍他达到预期的“目标”。
今年5月,黎巴嫩和以色列达成撤军协议后,以色列突然把入侵部队撤到黎巴嫩南部,加剧了黎巴嫩内部的派别冲突,并使美国海军陆战队逐步卷入了这一冲突,成了“挨打的目标”。10月下旬美国兵营挨炸,造成了239名海军陆战队员丧生,使里根政府受到来自公众和国会越来越强烈的要求撤出军队的压力。处于进退两难的里根政府,于是又回过头来,捡起了
“美以战略合作”这个杠杆,希望通过同以色列“修补关系”来摆脱他越陷越深的“泥潭”。
此间观察家分析,里根总统这一中东外交的变化,主要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企图让以色列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更积极地卷入中东的事务”,
“采取更加咄咄逼人的军事姿态”,以对付激进的阿拉伯国家。二、是想要以色列采取在军事上不会做出让步的姿态,压一些阿拉伯国家采取温和立场。
美国舆论还认为,里根政府这一决定,显然也是出于国内政治上的需要。贝鲁特的海军陆战队已成为里根总统政治上的一个“隐患”。即将进入选举年的里根不能不考虑实力强大的犹太人的选票。
但是此间外交人士认为,美国想通过同以色列建立“战略合作”来解决中东问题,显然是个幻想。它将使阿拉伯温和国家得出结论: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建立一个“军事轴心”,以对付阿拉伯国家。这就势必成为加剧中东紧张局势的不祥之兆,从而使美国支持以色列、背离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进一步走向死胡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