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为祖国争光 为人类造福 修瑞娟在微循环领域取得两项重大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4
第3版()
专栏:

为祖国争光 为人类造福
修瑞娟在微循环领域取得两项重大成果
本报讯 记者胡思升报道:一位中国女医学专家,近年来在微循环领域中取得了两项重大的开拓性成果,引起了国际医药学界的注意。她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47岁的修瑞娟大夫。
今年9月初,修瑞娟大夫在美国完成了二十多项研究项目后回到北京。她在美国两年多时间里所取得的两项突破是:一、发现了国产药物山茛菪碱〔注〕能够抑制血液中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同时能够成功地抑制血栓素的合成。这是国际医学界不少人研究多年而尚未解决的课题,这一发现将为解决危害人类生命最烈的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提供临床的有效抑制剂,从而开拓了新的前景。二、发现并首次证明了各级微动脉血管(微循环)的自律性运动是以波浪形进行传播的,提出了微循环对人的器官和组织的灌注的新论点——海涛式灌注,美国和欧洲的微循环界权威称这一论点为“修氏理论”。
修瑞娟这两项突破和其他研究成果,为中国医学界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修瑞娟关于第一项突破的论文,应美国医学杂志主编格劳斯教授约请,在该杂志1982年3月号上发表。美国实验生物联合学会(由美国生理、生化、药理与实验治疗、病理、营养、免疫等六大学会联合组成)在研究了修瑞娟这一论文后称赞该论文“是本学会收到的七千多篇论文中少数有新闻报道价值的几篇之一”,并把这篇论文收在学会大会特设的优秀论文卷宗中,并在大会展板上展出。1983年2月,诺贝尔医学奖金获得者(1982年)本特·萨米埃尔松教授委托他的同行卡尔·阿尔福尔医生邀请修瑞娟大夫访问瑞典并商讨合作事宜。
修瑞娟关于第二项突破的论文于1983年4月在芝加哥全美第29届微循环学会上宣读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会上修瑞娟被宣布为美国微循环学会会员,并被请上主席台就座。在纽约出版的权威刊物《国际微循环研究进展》聘请修瑞娟为该杂志副编辑。
今年6月,国际微循环研究所在瑞典成立。修瑞娟出席成立大会,并被选为这个研究所的五位主要领导人之一。成立大会会址的广场上升起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五个国家的国旗。国际微循环研究所主席英泰格里特博士今年8月17日在写给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基础医学研究所的一封信中说:“她的个性、品格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使她成为一系列国际科学交流会议中令人注目的人物。”
修瑞娟在医学研究上的突破和临床应用上的最新成果,吸引了国际医学界、药物商的极大注意。美国有的药厂以每年六万到八万美元的年薪请她留下来领导实验工作;欧美的许多制药厂的代表纷纷要求与她“合作”,一个制药厂代表要求会谈“合作制药”。有的美国人说:“修博士,你很快就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你决心留下来的话。”六个国家派代表同修瑞娟接洽,指名要她或她的学生去该国从事研究工作。修瑞娟答复说:“要谈,请到北京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商谈。”在由美国回来途经香港时,修瑞娟在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以《我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为题,谈了她在国外两年多的经历和亲身的感受。
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最近在听取修瑞娟汇报后说:
“修瑞娟在微循环研究方面创造的重要成果,轰动欧美的医学界,为中国人民争了光,表现了一个中年知识分子的高度事业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表彰。”
记者获悉,为了使我国的微循环研究取得更快的进展,国家已经拨出25万美元,在国外订购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卫生部于最近决定增拨一笔外汇,以便使我国能够拥有第一流设备的微循环研究中心。
〔注〕山茛菪碱这一药物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方起程等八位同志,青海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吴正贵,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祝寿河等三位同志,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刘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华光、修瑞娟等三位同志,北京制药厂徐慧琴等两位同志和海军总医院眼科任永志合作研制的成果,获国家科委1981年颁发的二等发明奖。(附图片)
修瑞娟大夫在美国作学术研究报告。
修瑞娟大夫在实验室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