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购销两旺的青海牧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4
第5版()
专栏:

购销两旺的青海牧区
本报记者 董瑞生
在青海牧区,满载各种物资的一队队牦牛、骆驼、卡车和手扶拖拉机,巡回在千里草原上,为牧民送去急需的生产、生活用品,把他们向国家交售的畜产品源源运出来……
青海牧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除有矿产品外,全省还有5亿亩草原,2,100多万头牲畜,甘草、枸杞、麝香、鹿茸、旱獭等动植物资源很丰富。过去,由于购销渠道不够畅通,这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了把农牧区商品流通搞活,青海各地民族贸易部门努力做好旺季购销工作,大兴流动贸易之风。过去“买难”、“卖难”比较突出的刚察县瓦彦、木里、江仓等地,今年已有16个贸易小组在那里开展流动服务。不到一个月,这个县的牧民就超额10%完成了全年羊毛交售任务。过去牧民要骑马跑50多公里的路,才能买到急用的青盐、犁铧、挤奶桶、奶锅等物品,现在就地就可以买到了。在祁连山下、青海湖畔和果洛、黄南草原,多年为出售当地盛产的羊毛、牛绒、皮张以及鹿茸、熊胆、雪莲、蘑菇等而发愁的牧民,现在能在帐房前出售土特产品了。
在发挥国营、集体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青海民族贸易部门还大力支持个体商业户开展经营业务。活跃在长江最上游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批个体商贩,用牦牛、骆驼和手扶拖拉机装上几千种商品,到偏远、交通闭塞的放牧场上,为牧民供应急需的生产小工具、小百货和特需用品,有的商贩还运去了陕北的大红枣、新疆的葡萄干和内地产的干鲜果、土特产等。(附图片)
买到奶钩了!
本报记者 王精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