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柑桔北移的科学——谈利用小气候扩大柑桔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5
第3版()
专栏:

柑桔北移的科学
——谈利用小气候扩大柑桔生产
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 沈兆敏 何天富
“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每当金秋时节,南国的柑桔都向人们奉献出它的馨香和甜美。柑桔因其营养丰富,近20多年来在世界水果中增长率一直独占鳌头。目前,世界每人平均占有柑桔量已达27市斤左右,我国仅有1.8市斤,这与我国是柑桔原发中心、栽培历史悠久的地位极不相称。
柑桔并非在神州大地处处都可安家落户。它性喜温暖湿润。冬季气温在摄氏零下七度以下,柑桔的枝叶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温度低于零下九度就会引起严重冻害,导致树死园毁。我们的祖先对柑桔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早有研究。公元前二世纪《淮南子》一书就有“桔柚有乡”,“桔凋于北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晏婴曾为桔和枳下定义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由此可见,柑桔要能正常发育,保持优良品种的固有特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据调查,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冬季的低温是柑桔分布的限制因素。日本园艺工作者曾提出了著名的“柑桔分布三五线”,即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一月平均温度在5℃以上、极端低温在-5℃以上的地区,才能大面积发展柑桔生产。我国园艺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使柑桔在我国的分布远远突破了“三五线”而向北推移。在陇南谷地、汉中平原、伏牛山区、太湖之滨的一些地方,柑桔都已安家落户,甚至桔生淮北也为桔了。
根据北缘地区柑桔生态适宜性调查,上述大部分地区虽属柑桔生产的次适宜区,但在其中不少优越小气候区里,相对热量较丰富,虽地处长江以北,仍可见“经冬犹绿林”的情景。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前卫农场,位于近百年来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江中沙岛,由于长江水体的增温作用,成为上海市冬天最暖和的“江中沙岛特区”,最冷月平均温度较上海其它地区高半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高二度左右。1976—1977年,我国柑桔产区遭受特大冻害,使1,400万株柑桔受冻,占受冻地区柑桔栽培面积的72.3%,而长兴岛前卫农场的24亩温州蜜桔和黄皮桔却傲霜挺立,当年亩产达到3,700多斤。原来,该岛当年极端最低温为-6.4℃ ,比上海其它郊县高3—4度。1981年,24亩桔园平均亩产高达8,000多斤,成为我国北缘柑桔产区避冻夺高产的典型,并荣获原农垦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此外,江苏吴县东西洞庭山,万亩桔园产量高达30余万担;太湖沿岸桔园占全省桔园的95%以上;安徽歙县新安江畔,桔林也如绿带缠绕,“花朝香雪弥空,果熟金星缀碧”。这些江河岛屿、海滨河畔的小气候区真是发展柑桔生产不可多得的宝地啊!
利用热量条件相对较丰富的小气候环境来发展柑桔生产,大有可为。当然,在品种上要注意选择那些抗逆性强、早熟、丰产、优质的品系等。以避冻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也是柑桔生产成败的关键。在有冻害威胁的地区,避冻应是主要的生产环节。一方面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柑桔自身的抗冻能力;另一方面,采取营造防风林、搭防风棚、熏烟、灌水等多种保护性措施,以减轻低温对柑桔的危害。还要根据交通情况、消费水平、加工能力决定柑桔生产的规模和品种的搭配。这样,我国柑桔北缘产区的生产就会进一步展现美好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