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提倡文明集邮——访《集邮》杂志编辑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6
第3版()
专栏:

提倡文明集邮
——访《集邮》杂志编辑部
本报记者 余章瑞
集邮这一文化活动,从邮票出现不久就有了,它的意义较早就被一些人认识。1840年5月,英国发行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1864年,英国的一家杂志就引一位博学而富于经验的教师的话说:“养成集邮习惯的孩子要比不集邮的孩子更勤奋,更全面,尤其能更快地理解生活。”1878年,我国发行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邮票”),1880年上海报刊上就出现介绍集邮的文章,指出集邮是“启迪蒙童之道”。其实集邮不只是对孩子有益,集邮的也不光是孩子。据统计,现在集邮的人全世界有一亿;美国是两千万,联邦德国是200万,约占人口的十分之一。我国现在的集邮人数,据估计是100万到300万,不过这还刚刚起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集邮人数正在飞速增长。据《集邮》杂志报道:湖南、广东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开始集邮了,不少离休退休的干部职工也加入了集邮的队伍。近四年来《集邮》杂志每年进行一次最佳邮票评选,参加评选的人数头一年是57,000,第二年是12万,第三年是28万,今年是32万。集邮热正在全国城镇兴起。
方寸邮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当记者这样询问《集邮》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时,他们列举了许多条,大致是:
邮票很美,每一张邮票都是一件美术品,集邮可以使人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有高尚趣味的精神享受,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集邮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青少年通过收集、整理、分类和研究邮票,可以养成思想的条理性。中小学生结合课文集邮能够使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而有效。
某些古旧邮票,一些实寄封,以及片、简、戳、卡,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有些孤品是稀世之珍,可以从中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历史事件。
总之,集邮以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起着有益的作用。
那么,集邮有没有坏处?前几年,邮票公司门口人头攒动,有正常地交换邮票的,也有不少倒卖邮票的,用“花纸头”诓人骗钱的,一些少年儿童也在人群里转来转去,弄得家长担忧,教师烦恼,路人侧目。私揭他人信件邮票的事,也常有发生。有的中小学生过分沉溺于集邮,以致荒废学业。当谈起这些现象时,《集邮》编辑部的同志们说,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对集邮界的污染。要使集邮成为一种高尚的业余文化活动,必须清除这种污染。对制造贩卖假邮票的人要依法惩处;对想以集邮增值、盈利的人,要帮助教育。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使集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几年来,《集邮》杂志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
一、开展了什么是正确的集邮目的的讨论,告诉人们,集邮不等于储蓄,集邮不是集钱,集邮发财行不通;批评某些人以邮票牟利的资产阶级行为,表扬了一批品德高尚的集邮家,引导人们文明集邮,介绍好的集邮方法,等等。
二、提倡走中国式的集邮道路,使集邮与学习、研究历史相结合,特别是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现代革命史相结合。季米特洛夫说: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邮政权不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出现过“商埠票”、“客邮”、海关邮政邮票等种种形式的邮资凭证。辛亥革命后,邮政也不统一,各省都有限本省贴用的加盖票。袁世凯称帝票,国民党崩溃时的无面值票等等,都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邮票是世界邮坛的一朵奇葩。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发行各种邮票400多套,1,900多种,也以其内容丰富和瑰丽多姿受到国内外集邮家的喜爱。集邮结合研究中国历史,可以增进人们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了引导人们走中国式的集邮道路,《集邮》杂志陆续发表了一些实寄封和论述文章。
三、提倡专题集邮,即按个人的兴趣、业务范围、学习门类进行搜集。我国发行的邮票一天天增多,全世界每年发行的邮票也成千上万,要搜集所有的邮票是不可能的。《集邮》杂志的编者认为,新近开始集邮的青少年,更不宜贪多求全。专题集邮,范围小一些,朋友之间,互通有无,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集邮》的编者们说,既要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对集邮界的污染,也要解决集邮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开辟交换邮票场所,成立邮票信托公司,开办邮票博物馆等等,都是引导集邮活动健康发展所必需的。随着集邮热的兴起,宣传报道和引导教育的任务很重,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这方面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