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伟人一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6
第8版()
专栏:

伟人一简
舒群
人生易老天难老……天,还是当年的天,而当年的伟人——毛主席却永逝了,七年了。
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在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红旗;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颁布了整党的决定,号召防止和清除文学的精神污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健康发展之幸。
抚今追昔,远在1942年至1943年,于延安《解放日报》主编第四版期间,由于适值党报改版、文艺座谈会、全党整风之年,而承毛主席亲自过问、指导、决定该版重大的编辑工作之际,我躬逢优遇,频频聆听他推心置腹的耳提面命;并曾获致宝藏了至为可贵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珍品,主要的是他为数较多的亲笔的墨迹。
不曾想到我于1958年惨遭意外的不白之冤,遂恐其与我被逐沉沦而湮没,尔后即将部分呈递中央档案馆,使其永伴天长地久于不朽,而另部分随身浪迹江湖河海,誓言力戒绝不借之妄求任何名节,但愿聊以自慰历来历历的耿耿之心、眷眷之情。然而,我错了,错了。
迨至浩劫之季,批斗、打砸抢轮番不止,家无宁日,掘地丈许,破棚及孔,被抄一空,几丧我与二子三条命,以致革命珍藏安得幸免遭殃。无理可言,我仅于夜阑人静之时,私自慨然叹之,人生终生之失之疚,莫过于此,奈何奈何!噫,唯有祝之未来千百年,有朝一日,失者再现于天壤人间而已。
现在,应邀纪念毛主席诞辰九十周年,追忆重写佚文《中南海的夜》之间,我偶于9月16日侵晨,凭借烁烁明灯,翻检被抄退还的残余——片纸只字、断编残简,从中突兀一闪天光,犹如天助我以至诚至慧,竟至发现他的一帧敷以银辉、盎然嫣然、腾腾跃然的书简照片。
舒群同志:
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代为搜集反面的意见(各种各色),如有所得,请随时示知为盼!
毛泽东
四月十三日
句句字字,颗颗珠玑,玉痕金锋,耀眼夺目,依然富有强大生命力,昂然挺拔纸上;十六开连史纸页,六B软铅笔所书者。其时,限于客观条件,他已惯用此等纸笔;但此等纸笔质量,日久天长,易于磨损磨混,难于保藏,传之久远。而他当日只知以身许党许共产主义、许国许人民大众,为之深究哲理兵法,降龙伏虎,破旧立新,不惜濒危履险,忘食废寝,沤心沥血,鞠躬尽瘁,置生死于度外,何尝想过什么遗之后世而垂之青史呢?过去,他写过多少评文、批语,经排印毕,岂非皆成弃置废纸而泯灭以尽吗?恍然一瞬,似乎并见已失的信封,其左侧顶端,仍旧存有他当时所划的特快信件标记——+++。凡属此类信件,小通讯员随收随送,快马加鞭,快送收信人,索取收条,返回交差,才算完成任务。曾由小通讯员送的信,虽说尚存本影,但我再三思忆,却记不清“所谈”所指,究系5月2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会议,抑为这前后的个别谈话,或属二者兼有;同时,我也记不清“搜集”的是些什么,以及或口头或书面、毕竟如何汇报的了。
不过,我由此信倒联想起另一类似的信,那是在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会议之后,重要的内容是:他要我走访各种不同的反映等等。而与其有关的始终过程的一切细节,也都忘却了。
现在,只剩下一个完整的印象,一如既往,我牢牢地记着这约一个月之内的前后两封信,堪称连理并蒂式的不可分的书丹真迹。但被无情的刀斧砍断了二者联系的纽带,终于一孤一单了。
踏遍青山人未老……尚望祖国各地如有存者,从速献出,使之成双合璧,我将不胜感激之至……
1983.11.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