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在绿色聚宝盆里兴业——访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8
第2版()
专栏:

在绿色聚宝盆里兴业
——访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程小琪 陆基民
不久前,我们来到五指山腹地,当驱车跃上大本山岭时,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绿色盆地。这里,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正在南茂农场兴业。她象绿色聚宝盆里的一颗明珠,熠熠发光,璀璨夺目。
当地的黎族老人告诉我们: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周围是一片荒山。1952年春,一支由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指战员和岛内各地民工为主的垦殖大军,来到这个周围以七指岭、大本山为屏障的天然盆地,安营扎寨,开荒种胶。从此,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三十年过去了,开拓聚宝盆的人们,已在这里开出18万亩土地,种植橡胶7.6万多亩,造林1万多亩,种植各种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6,300亩。南茂农场建场以来,已向国家提供干胶3.4万多吨,上缴国家利润上亿元。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农牧渔业部农垦总局在这里建立华南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基地的具体任务是:以橡胶为主,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实行农工商一条龙,做到高劳动效率、高利润率和高商品率,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为开发建设海南岛,发展以橡胶为主的多种热带作物,提供科学依据。于是,农场的干部、工人、科技人员对基地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和全面考察勘测,合理规划,运用科技成果,开展一系列生产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在20多个试验区取得一批试验成果。
在浩瀚的胶林里,工程师陈锡福引导我们参观了基地高产稳产胶园综合试验,这300多亩的高产试验区,采用科学管理和割胶措施,去年亩产干胶从原来60公斤提高到107公斤,今年上半年亩产干胶又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二成,年底有可能达到130公斤。老陈信心百倍地说:“这个试验区,我们还将通过推广科学的管、养、割,把亩产提高到180公斤至200公斤,成为实验基地里的高产稳产样板田。”
沿着胶林、防风林掩映的山路走去,我们来到红旗生产队,眼前新开垦的胶园翠绿欲滴,纵横整齐,生机勃勃。虽是丘陵地带,但林间公路四通八达。主人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今年更新后种植的第二代橡胶园。目前,农场五十年代种植的低产橡胶实生树尚有2.5万亩,占橡胶总面积的35%,为了分期分批换植优良高产橡胶品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基地的技术人员按照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逐步更新老胶园。今年初,农场集中劳力、机械,在红旗队1,200亩26年以上树龄的老胶园里,采用以机垦为主,人工修筑田埂的办法,使原来未能利用的零碎土地全部开垦利用,每亩植株从原来26株增加到61株,品种上配制了优良高产橡胶品系。在红旗队的胶园里,我们遇上林管工人吴佩华,她管理25亩胶园,是今年3月更新后定植的林段。仅4个月的时间,这1,000多株胶树平均围粗达7.2厘米,高2.1米,最高的树长至2.5米,成为全场同类苗木增粗量最高的林段。我们问吴佩华:“你管的苗这么好,有什么奥妙?”她笑了,不好意思地说:“就在于勤呐!”是的,她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劳动、创业,用汗水浇灌着胶苗茁壮成长。这片林段里,她在业余时间,不知用肩膀挑进了多少担农家肥,多少担稻草。吴佩华说:“我们能为基地建设贡献力量感到自豪!”在建设生产队,我们访问了黎族青年女工王玉莲,她今年23岁,是农垦的第二代,高中毕业后,便接过父辈的锄头、砍刀,来到深山管理第二代橡胶园。她对农场倾注着无限的感情,辛勤抚管着每株橡胶树。上班,她坚持挑一担肥进山;假日,她发动全家大小来帮助砍草、施肥。她负责管理的林段,胶苗长得好,今年上半年增粗量名列全队同类苗木前茅。
基地总体规划在实施中,目前已初见端倪。在这绿色的聚宝盆里,新开垦的胶园已实现梯田化、良种化、覆盖化、林网化。采用世界先进设备的连续干燥标准胶厂,最近竣工。日产一吨胶子油的橡胶子油精炼厂已投产。还有胶杯厂、砖瓦厂、修理厂、粮油加工厂、水泥预制厂;多种经营项目不断增加,已种植胡椒、咖啡、水果、茶叶、槟榔、砂仁等1,000多亩;用材林2,200多亩,包括印度紫檀、非洲楝等一大批热带珍贵林木;畜牧业生产兴旺发达,全场饲养猪、牛达1.5万多头,鸡、鹅、鸭为数更多;池塘里,水肥鱼壮。职工生活改善,各种商业、服务行业星罗棋布。平均每个职工住宅面积达15.3平方米,80多个生产队有“三球一室”和彩色电视机。基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上也走在前头。八项主要生产项目和利润都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场领导同志告诉我们,眼下实验基地的建设任务还很重,但我们却信心百倍。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在基地建成之日,重来做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