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专业分工给农村经济带来生机——烟台纪事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2版()
专栏:

专业分工给农村经济带来生机
——烟台纪事之二
新华社记者 周原
栖霞县寺口公社把5.3万亩耕地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口粮田,每人一份,有1亩的,有8分的,也有1.2亩的,各村因土地多少,而稍有不同。
这个口粮田把千家万户的吃粮问题给安顿住了,从此再没有人在吃粮上争多少、闹不均了。另一部分叫做责任田,共有2.4万亩,包给2,100个粮油生产专业户。这些户都是农村的“庄稼筋”,精于耕作的好手。他们经营责任田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吃用,而是为了把粮食作为商品卖给国家。
全公社共有5,300户。除了2,100户专事粮油生产外,其余3,200户,在耕种口粮田之外,还干些什么呢?
这3,000多户的分工大致是这样的:从事果树专业的590户,从事林业专业的177户,从事经济田专业的216户,从事农业机械专业的112户,从事工副业(木匠、瓦匠、铁匠等)的133户,从事商业的50户,养鱼的16户,兼管畜牧业的1,700多户。
什么东西只要一专,它就不再是自给半自给的生产了。专业分工给农业经济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这在寺口公社看得很明显。
农村出现那么多专业户,给公社的工作以很大的冲击。下边专了,上边还是一笼统,这是不行的。过去,社员吃“大锅饭”,干部说“笼统话”,彼此都在不疼不痒中过日子。现在,农业专了,也要求领导专。公社的同志说:“从前是我们划一条路叫群众走,现在是群众划一条路叫我们走。”寺口公社为了走好这条路,公社干部成立了8个为专业户服务的公司,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畜牧服务公司。
公司有养牛组、养羊组、养鸡组、养兔组。今年全社已养牛3,000头,明年可增加到8,000头,养牛户多的五六头,少的一二头。丁家村160户,今年光卖牛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公司拿出10万元解决奶山羊羔的供应问题。公司给你一头母山羊,四年内它可以繁殖8头羊。公司只要两头,剩下6头全成了你的。农民很欢迎这个办法,养羊业发展很快。现在公社有60 个收奶员,一天两次到村里收奶。
收奶姑娘是农村老太太最疼爱的人,她收一斤奶,当场给一角六分钱。一位大娘把钱拿在手里说:“这山羊成了我家‘摇钱树’。”另一位大娘养一只奶山羊,每月收入56元。一些养羊户积极性越来越高。
专业分工确实给农村经济带来勃勃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