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土地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2版()
专栏:评论

土地情
紫叶
印度电影《两亩地》描绘了农民失去土地的痛苦,我国的文艺作品,描写土改后农民得到土地喜悦之情的很是不少。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犹如孩子对母亲,怎么说都不过分的。
目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专业分工的出现,有些农民要离开土地了。栖霞县寺口公社实行“两田制”,责任田交给种田专业户,口粮田人人有份,这是一种做法;在栖霞县还有个荷叶大队,把劳力分成四个专业队,土地由农业专业队连片承包经营(见本报12月4日二版),结果五业兴旺,去年人均收入由226元增到400元,今年预计可达600元。农民把这种做法归结为五个大字:“离土不离乡”。
有些地方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忽视土地经营,完全去搞别的,是不行的。但把全体农民都拴在土地上,也是富不了的。在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部分农民有了离开土地的要求,领导上因势利导,实行专业分工,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一部分农民从得到土地到离开土地,说明了我国农村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往商品经济过渡。怎样看待农村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呢?应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从开拓生产的广度来说,要面对山区、丘陵、草原和水面、海域、滩涂,又要面对城市、农村、国内和国际市场;从开发生产的深度来说,要搞多层次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这两方面的文章都要做。目前农村中出现的专业分工,一部分农民脱离耕地经营,正是农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开始。然而有些干部,似乎对土地的感情,比农民还“深”。我见过这样一个大队,那里土地很少,劳动力大有富裕,工副业也很发达,但是在承包土地的时候,责任田、口粮田,人人有份,务工的,务农的,务商的都不离土。种田人想多种田,没有田;搞其他专业的人不愿种田,又离不开田。你扯我的腿,我扯你的腿,大家都受了影响。大队干部说:“田是人人种,粮是人人吃,只有这样,才公平合理。”看来,他们对土地的这种“感情”,和过惯了吃“大锅饭”的日子大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小生产保守思想的反映,是阻碍生产发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