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关于党史人物研究的几点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5版()
专栏:

关于党史人物研究的几点意见
王首道
党史人物研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历史价值。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任何历史人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例如:孔子、孟子、岳飞、文天祥、郑成功以及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等历史人物,都是他们所处的时势造成的,在秦始皇时代决不会产生民主主义革命者。所以,不同的历史条件是不同时代历史人物产生的育床。研究历史人物,首先必须研究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反过来,通过研究历史人物又可进一步弄清历史事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是由历史人物和广大群众的活动造成的。所以研究历史人物必须以研究其在某一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为中心。把一个个事件研究明白了,你才能给这个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看他对历史进步的贡献大小。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任何历史一样,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和条件的产物。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中国产业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就不可能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在我们研究者的笔下,需要写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超时代的历史人物。“四人帮”时期那种盲目夸大、别有用心的捧场,说抬谁,一下子就上了天,是超人,是神人;说贬谁,一下子就打入十八层地狱,一无是处,无地自容。这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是违反马列主义的。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客观地、辩证地、有分析地写历史人物,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党史人物研究者的美德。我们始终如一的目标是写一个典型的、真实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活动的人,而不是任意编造出一个人来,或借题发挥出一个人来。比如说陈独秀、王明、林彪等这样的党史人物,曾作过好事,也曾作过错事,还曾作过坏事,那你就得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
党的历史是由许多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要写一部真实的全面的党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否则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要骂我们。我们负责党史人物研究的同志责任是重大的,只有对党史人物作真实的研究,才能为党史提供真实的情节。我们的责任是记载下真实的历史人物,让后人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象写《三国演义》那样把《三国志》夸张地加以故事化、形象化。
我们要重视党史人物的历史价值,这个价值要靠我们在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生花之笔去写出来。所以我们研究工作者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不能说我们的笔下是一字千金?我看可以,而且应当这样要求。因为再过几十年,你提供的人物传是唯一真实、准确、鲜明、生动的材料,那你的人物传就是权威的了,它的价值就很大了。就象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权威得很,我看是一字千金。
通过党史人物的研究还可以总结历史经验。历史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预言和判断决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特别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往往是一项重要政治决策的基础。我们知道,历史的经验是历史人物和广大群众智慧的结晶,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对后人都是很好的借鉴。毛泽东同志是很善于也十分重视总结前人的经验的,他在很多著作中都有较详尽的论述。在《实践论》中他强调了前人的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从陈独秀、王明那里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从蒋介石那里也总结了反面教员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卓越才干不是突然形成的,有他聪明、敏锐的天才一面,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善于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调查研究实际情况,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结合中国实践灵活地运用马列主义、发展马列主义,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成功的秘诀,也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秘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伟大成就,也是因为运用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了六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丰富历史经验,包括毛泽东同志晚年犯错误的教训,同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两个凡是”的观点是错误的。
所以,研究党史人物,要注意研究其在历史事件中的经验,要注意研究这个人物的优良思想作风,而不要为写人物而写人物。如果我们忽视和丢掉了历史人物的历史经验和他的良好思想作风,或者说他们对历史经验的贡献,起码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失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史人物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党史人物研究要为教育人民和教育下一代服务。所谓教育人民,其中也包括我和在座的各位,不光教育别人和下一代,首先要使我们自己受到教育。讲这个问题必然要联系到党史人物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党的传统和作风,革命者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教育人的任务是最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持久的任务。有一个时期我们对中国社会发展史、党史、军史讲得少,对革命先辈和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和他们的道德情操宣传得少,致使一些青少年不关心这些方面的学习,让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一些腐朽没落的污七八糟的东西占领我们的思想阵地。这不能只怪有些青少年们不争气,而应怪我们没有注意抓这方面的教育。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好象一提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了,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了,思想领域里的斗争就可以不抓了。有的面对严重的精神污染而不去采取措施,甚至为它提供方便。我们应该看到,在某些地区和部门,精神污染,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是严重的。
为了加强对全社会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从事党史人物研究的同志肩负着一项光荣的任务,要把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宣传给群众,让人们重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让人们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让人们明白社会主义新中国定将变成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无限光明的前途,让人们知道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光荣责任,从而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爱国热忱和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
我们要重视榜样的力量。中国革命史中的英雄模范要大力宣传。五十年代,人们学习刘胡兰,学习董存瑞,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蔚然成风,人们充满了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奋斗热情。那时不仅仅生产搞得好,社会的公共道德也好。大家常常留恋当时的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我们能不能再恢复到那个水平?我看是完全可能的。今天我们有了比那时更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比那时高得多的生产技术条件,我们的城乡建设也比那时进步得多,只差一个精神条件,也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要我们全党重视全党动手,就一定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我们的党史人物研究者也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大家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精神。有了我们党史人物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小说家、剧作家等等就有了艺术创作的基础,就可以通过小说、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形式对人们进行共产主义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总之,我们的工作是光荣的、是很有意义的,也是艰巨的。其所以是艰巨的任务,是因为这需要大家进行认真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来。
(本文是作者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