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我国目前试行浮动工资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5版()
专栏:

我国目前试行浮动工资述评
庄启东
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都很注意浮动工资的试行,但是对浮动工资的认识和意见却又很分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浮动工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在试行中证明它有一定作用,但是实践还不够。从1981年开始试行到现在只有两年多,经验不完善,还需要探讨、总结。现在我就什么叫浮动工资?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浮动工资?实行浮动工资的条件是什么?浮动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关系怎样?作一些评述。
一、什么叫浮动工资?它的特点是什么?
本来,凡是工资都应该是浮动的。用“浮动工资”这个名称,含义并不完全科学。现在有人称“效益工资”,但内容基本相同。苏联、东欧也有各种称呼:有称“浮动工资”,有称“调节工资”,有的称“可变工资”。波兰称“参数管理”工资,苏联有五年计划中按年度划分、批给各部、公司、企业的“每一卢布产值的长期工资定额”。这些内容大致都差不多。我国从1981年起就称“浮动工资”,大家这样称呼也比较流行和习惯了。我看,暂时仍用“浮动工资”这个名称较好。
目前试行的浮动工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有这样两个特点:
其一,同个人劳动成果和企业经营效益挂钩。大体有三种挂钩形式:
(一)和利润指标挂钩。把需要浮动的基本工资部分和奖金捆在一起,跟企业完成的利润情况挂起钩来,进行上下浮动。有盈利就上浮,盈利多就多浮,盈利少就少浮,不盈利就不浮,亏损就下浮。
(二)和产值或最终产品产量指标挂钩。企业增加生产的幅度愈大,浮动工资部分就愈多。生产任务完成少,就少得;完不成,工资就下浮。
(三)和企业计划中多种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挂钩。有些企业挂钩的指标多些,有些企业挂钩的指标少些。一般有产值、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按照完成指标的好坏上下浮动。
其二,不同幅度地和基本工资脱钩。从基本工资中拿出来参与浮动的部分占的比例愈大,和基本工资脱钩的程度也就愈大。全浮动就全脱钩。按浮动幅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一)部分浮动形式。一般作法是把职工基本工资部分的20——30%,和奖金捆在一起,跟企业经营效益好坏挂钩浮动,另外80—70%的基本工资作为固定工资按月发给职工。目前各企业试行的主要是这种浮动工资形式。
(二)半浮动形式。就是把职工的基本工资平分为两部分:一半和奖金捆在一起,跟企业经营效益好坏挂钩浮动;另外一半固定发给职工。职工每月所得工资,一半是固定工资,一半是浮动工资。
(三)全浮动形式。就是把职工全部基本工资和奖金捆在一起,跟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挂钩浮动。
有些企业还把福利基金等也捆在一起浮动。因为福利基金不属于工资范畴,绝大部分企业不采用这种办法。
工资从企业分配到个人,还有一套计算办法,如评工计分,以产计工,以工计酬,等等。
根据以上特点,有人给浮动工资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浮动工资就是按个人劳动贡献和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浮动的工资形式。”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比较恰当的。
二、产生浮动工资的原因
有人认为,我国浮动工资的产生,是受苏联、东欧工资制度改革的影响,和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发。这是正确的。但这只是一方面,只是外部条件的影响;它还有内在的经济原因。这几年来,改革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迫切要求解决“吃大锅饭”问题。浮动工资正是增加企业活力,突破“吃大锅饭”局面的一个有力的经济杠杆。
首先,实行浮动工资以后,职工工资收入中的浮动部分,跟企业经营效益(销售利润)挂起钩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使工资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加进了市场机制的因素,改变了过去产品不必通过市场承认,职工就能拿到工资的状况。
其次,浮动工资的形式,体现了企业在工资问题的决策上有了不同程度的相对自主权。过去,基本工资由国家统一规定,直接分配给职工。现在试行的浮动工资,企业可以根据盈利情况,按照职工的劳动贡献,对工资实行上下浮动。
再次,这几年,我们考虑工资水平上的问题较多,考虑工资制度上的问题较少。由于工资制度没有改革,虽然增加了工资,但在升级和奖金发放上很多地方仍然存在“按年头升级”和“按人头发奖”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现象。最近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都开始从着重研究工资水平转向研究工资制度,浮动工资制度就是这个时期研究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成果。
三、实行浮动工资的条件
是什么?
目前能否普遍推行浮动工资?实行浮动工资要不要有条件?我认为,实行浮动工资要有条件。有些什么条件呢?
一种是内部条件。企业有平均先进的劳动定额以及严格的考核检查制度。因为浮动工资是以职工劳动成果和企业经营效益为依据,如果没有准确的劳动定额和计算合理的各项经济指标,实行浮动工资就无根无据。如果没有严格的统计检查与监督考核制度,浮动工资制度就很难贯彻执行。
另一种是外部条件:
(一)供、产、销要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不仅取决于企业本身,还要依赖于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计划比例失调,动力原料供应不正常,生产任务不饱满,实行浮动工资,势必会使职工工资下降。
(二)劳动条件的影响。国家投资的技术设备的先进、落后,自然资源和地理交通的好坏,由此而形成的各企业生产劳动条件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盈利高低和苦乐不均。这种不均,不决定于企业本身的努力。为了使各企业之间经营效益可以比较,有些国家采用税收等措施,扣除这些劳动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使企业经营效益好坏,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
(三)价格的影响。商品价格合理,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效益和职工劳动成果;反之,就会造成企业盈利的虚假现象。所以,要实行浮动工资,也要使价格合理。
影响浮动工资的因素这么多,急于普遍推行是不行的。但是是否要等待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行?根据目前实践的经验,一般只要生产正常,并且有了内部条件,有了合理的基数、定额以及严格的统计考核制度,就可以试行浮动工资制。在试行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四、浮动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关系
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本来是两种不同范畴的工资制度。前者是工资的实体,后者是工资的形式。但是从目前浮动工资的浮动幅度看,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浮动工资的浮动幅度大了,基本工资部分的比重就缩小了。全浮动,基本工资就没有了。
有人主张搞全浮动工资,理由是浮动工资所占比重小,仍然不能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我认为,目前浮动工资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基本工资。其实,全浮动只是改变了工资的形式,基本工资实体并没有改变。基本工资实体,即工资标准等,还需要另外分别进行改革。当然,两者同步进行试验,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慎重对待,切忌一股风地铺开。工资改革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搞不好会影响社会经济形势的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