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系统论的兴起及其广泛应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5版()
专栏:

系统论的兴起及其广泛应用
刘永振
人们在认识和变革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愈来愈深刻地了解到,我们所面对着的一切对象——无论是从基本粒子到星系的整个自然界,还是从生产经济到文化生活的整个社会领域——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于是,一门崭新的方法性学科——系统论便应运而生,在当代科学之林中迅速崛起。
关于系统的思想虽然在古代就萌芽了,而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论却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最初,它主要涉足于生物学领域,叫做“机体系统论”。后来,贝塔朗菲和其他一些学者把“机体系统论”的原则推广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形成了带有跨学科性质的“一般系统论”(简称系统论)。系统论以抽象的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而撇开系统的具体物质运动形态,着重考察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数学手段和计算工具,确立了适用于所有客体系统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系统论所提出的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基本概念和整体性、模型化、最优化等基本原则,乃是系统论的核心内容。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若干要素按特定结构方式相互联系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每一系统都是由内部要素(子系统)所构成,而该系统又成为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子系统)。从基本粒子到天体,从单细胞生物到人,从社会到思维,一切都自成系统。系统是客观的,是分层次的,是无所不在的。
系统论特别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认为,系统在整体上的性质并不等于它的各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性质的机械相加。这就是所谓整体性原则。比如,一个化合物分子的性质,不能归结为组成它的那些原子性质的简单相加;一台电视机的功能,也不是它的那些元件功能的机械累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更不是构成这个系统的经济要素的随意凑合。
模型化和最优化是系统论的另两个重要原则。它们规定: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按其固有的内在联系、结构和功能等等,运用数学方法加以定量化、形式化,建立起数学模型,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系统在整体上达到最佳目标。
系统论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很多西方的系统论学者也都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第一次把系统的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把社会看成系统,把人类历史看成系统的运动,从而把马克思称为社会科学中现代系统方法的始祖。
系统论处于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中间层次。一方面,它与唯物辩证法直接相通,其整体性原则是从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离开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系统与环境等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就谈不上什么“系统”;正是部分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使系统呈现出不同于部分的整体性特征。系统论要求把事物作为某一系统的要素来研究,正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系统论相对于各门科学技术部门来说,它又具有普遍性,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门科学和工程技术,以及企业和经济管理各领域。比如,管理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其各种因素及其联系之繁杂,资源、能源、环保等问题之众多,涉及情报、知识、技术、管理等方面之广泛,迫切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劳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愈益渗透到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带来的科学的、哲学的和社会的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