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美的创造者和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6版()
专栏:

美的创造者和力量
本报记者 金凤
汽车掠过碧波荡漾的大同江,开进一座花园般的工厂,来到了我怀念的平壤纺织厂。
刚走到办公楼前,只见一位中年妇女笑盈盈地向我走来。她高高的身材,梳着圆圆的发髻,穿着雅致的灰色西装和裙子,那副面孔好熟悉啊,宣传书记高兴地向我介绍:
“她就是您30年前采访过的共和国劳动英雄高英淑同志”。
我仔细端详着她,脑中涌现出30年前的一幕。一片废墟上,耸立着平壤纺织厂几间即将竣工的厂房:刚刚竖起的水泥墙壁还没有干透,人民军战士还在盖着屋顶,但安装好的纱锭已在露天的车间转动起来。在一间四面透风的小木板房里,我见到一位20多岁文静的姑娘,她梳着一条粗粗的发辫,穿着薄薄的白上衣和黑裙子,圆圆的脸上带着腼腆的微笑。这就是高英淑同志。她向我讲述了战争时期的艰难经历:敌机的狂轰滥炸,扛着机器撤退,在山洞中坚持生产……。1952年她织了10万米以上的布,荣获
“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两枚一级国旗勋章。
如今,高英淑同志已是五十好几的中年妇女了。我们紧紧拥抱,她兴奋地说:“30年后又看到您,真是太高兴了”。接着转过身,介绍身旁一位大约40左右的女同志:“这是我的徒弟金春玉同志,功勋纺织女工。”
金春玉笑着和我握手。我们一起走进接待室。当年那间四面透风的小房间早已消失了。现在,陈设典雅的房间内温暖如春,铺着色彩鲜艳的地毯,四壁悬挂着工厂出产的各式丝绸、维尼纶布、印花棉布。副厂长介绍说:“平壤纺织厂有23万纱锭,3,000台织机,年产1亿米纺织品,品种1,200多个……
我头脑中不觉又浮现出30年前那个寒冷的早晨,工厂职工同盟委员长指着兀立的钢架和周围的废墟,信心十足地对我说:“请看,这就是10万纱锭将要转动起来的地方。到时候,年产6,000到7,000万米布,可以初步满足共和国人民的需要了”。
他的愿望实现了。30年中,平壤纺织厂的产量增加了31倍,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作出了贡献。
高英淑是1948年进厂的第一代工人,也是平壤纺织厂第一个劳动英雄。别人看两台织布机,她看10台,一年织布10.2万多米。在她的带动下,工厂掀起了生产竞赛的热潮。1961年她当了车间主任,培养了不少新人,有3位成了劳动英雄,一位成为功勋纺织工人。
高英淑亲妮地说:“听说您来,我就从温泉疗养所赶紧赶回来”,她那晒得黑黑的脸上露出那样诚挚动人的笑容:“战争时期,工厂迁到吉林辉南。我曾在辉南生活三年。我永远忘不了中国的兄弟姐妹。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象鸭绿江水那样绵绵流长”。我感动得紧紧握住她的手,这双手,几十年中曾织出多少万米布,温暖过多少人民的身体和心啊?!
金春玉告诉我们:1979年3月,她参加朝鲜工会代表团到了北京、上海、杭州、长沙,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见到中国同志,她觉得格外亲切:“我们的友谊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她很热情地说。
金春玉的事迹也很突出。从1978年(朝鲜七年计划的第一年)到1983年9月的五年多时间里,她完成了19年的工作量,织了260多万米布,成为著名的功勋纺织女工。
金春玉娓娓而谈:“我是1957年进厂的,当时只有十六岁。那时,高英淑同志已是有名的劳动英雄,她手把手地教会我看车织布。我吃饭时也想,走路时也想,怎样采用先进的工艺,织出更多更好的布,让共和国全体人民打扮得更漂亮!”
“让共和国全体人民打扮得更漂亮”,说得多么好啊!在平壤,我看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穿着整齐美观的学生制服,大多数妇女穿着混纺的西装上衣和裙子,看起来婀娜多姿;也有一些妇女穿着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短上衣和长裙,别有一番风趣。许多男同志穿着挺括的西装或制服。托儿所和幼儿园里,孩子们穿着雪白的、粉红的、淡蓝的、鹅黄等色彩鲜明的儿童服装。我看到,朝鲜人民现在已穿得相当漂亮了。
请看,照片上著名的纺织女工高英淑和金春玉不是穿得很美吗?但是更美的是她们“要让共和国全体人民打扮得更漂亮”那高尚的心灵!她们和全体朝鲜人民,都是美的创造者。他们在一片废墟上,用30年艰苦、顽强的劳动,建设了美丽的朝鲜和美丽的平壤,显示了人民创造历史和实现美好理想那移山倒海般的力量!(附图片)图为纺织女工高英淑(左)和金春玉(右)
朝鲜《劳动新闻》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