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荐贤为国非为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09
第8版()
专栏:

荐贤为国非为私
池文
一个朋友说起,他们机关有位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有事业心,积极肯干但爱提意见的工程师。群众都愿意选他到领导岗位上来,但党委书记总觉得他爱挑刺,事事都不顺自己的手,因此,坚决反对把他提拔上来。相反,另有一位干部,在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时,拉拉扯扯,见风使舵,四面光滑,八面玲珑,通晓“关系学”,得到领导的赏识,认为应该提拔。
这使人想起了晋陵尉杨相如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的话:“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邪,然忠正者常疏,佞邪者常亲,以至于覆国危身而不寤者,何哉?诚由忠正者多忤意,佞邪者多顺指,积忤生憎,积顺生爱,此亲疏之所以分也。”这段话确实说得很深刻。现在有的处于领导岗位的同志,如果只凭自己的好恶或对自己的亲疏来看待被领导者,以至“积忤生憎”而产生反感以至恶感,在此种情况下,要把有胆识、能干事的干部提拔上来,自然是十分困难的。
其实,这些同志忘了,把符合条件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掺杂不得一点私人的恩怨和个人的感情。唐代有个狄仁杰,推荐过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等数十名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他回答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好一个“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当然,狄仁杰能这样做,是为了封建的君国,我们荐选人材则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有了秉公之心,就会排除个人的成见,出于公心地去选择干部,即使这个干部平时对自己有所冒犯,或者不够尊重,他就会不计较这些;而是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长远利益考虑,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干部选拔上来。
一个领导干部由于自然的规律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岗位时,并不是一离就算完事了,而是应该在在职期间,注意观察、使用、培养干部,在对干部的长期考察、使用、培养过程中,挑选可以接班的干部,以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千秋万代传下去,这是党的期望,人民的期望,也是每个干部本人的职责。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轻率地对待,甚至以个人的好恶来挑选接班的干部,那就没有站好最后一班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