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诗人兴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0
第8版()
专栏:

诗人兴会
陈明仙
十月,北京秋高气爽,枫叶如丹。
美国诗人高维·基乃尔、小说家埃德加·劳伦斯·道克特罗,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客人,安排在风景如画的香山饭店下榻。
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中国作协举行了欢迎会。诗人毕朔望首先用家乡音调吟唱起一首唐诗来。接着,作家韦君宜也用高亢的女声唱起了另一首唐诗。美国朋友基乃尔也兴奋地站起来朗诵。诵毕,著名老诗人张光年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夏他去崂山,在崂山上看到一棵两千年的古松,松树的枝干很挺拔,但不知什么时候一粒凌霄花的种子被风送到树腰,并扎下了根,凌霄的藤蔓缠绕着树枝往上窜,终于窜过了树顶,这种自然界的现象,激发了他的诗情,他写了一首诗。此刻,他向大家朗诵了起来。朗诵毕,他又吟唱。诗人感情激越,声调铿锵,赢得了满座掌声。
在随后举行的几次座谈中都夹有这样的朗诵和吟唱,而以美国客人离京前夕的一次最热烈。那是在他们的答谢招待会上,原本是彼此随便、亲切的交谈,但既然有这么多诗人和作家在座,于是有人提议诗人们再来朗诵。基乃尔首先朗诵起来。接着邹荻帆朗诵了他新近去新疆后写的《戈壁滩上一株向日葵》。朱子奇临时找笔写了一首《友谊之歌》。
美国小说家道克特罗有些眼红了,面对这样的场面,他感慨地说:“我的小说朗诵起来得几十个小时,没办法!”小说家李准也按捺不住了,他站起来,“宣称”要临时改行五分钟,说着便即兴诵道:“今晚喝一杯酒,明日到长安折一枝灞桥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