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吃饭穿衣量家当——农村文化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0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吃饭穿衣量家当
——农村文化小议
陈允豪
近几个月来,许多城市里的剧团组织小分队到农村演出,很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赞扬。有的小分队不收农民一分钱,不吃农民一顿饭。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一些农民有反映:
“人家路远山遥到我们这里演唱,分文不取,顿饭不吃,我们庄稼人于心不安。”那么,下乡的小分队是否也可以略收一点演出费,票价低于城市的呢?因为剧团下乡演出必然增加一笔开支,演出也更辛苦,在生活福利上略加照顾,是合情合理的。观众掏一点钱,也是心甘情愿的。不要让人们看了演出,在高兴之余感到“于心不安”。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主要还得靠农村自己的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光靠城市剧团的小分队下乡,不免是杯水车薪,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地区。八十年代的农村和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农村已大不一样,初中毕业生村村都有,高中毕业生也决非凤毛麟角,他们中有些人是农村进行文娱活动的“能人”,农村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是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办得活跃起来的。抵制那些不健康的封建的资本主义文化在农村的影响,积极的办法是加强领导,组织和培养农村自己的业余文化积极分子。
一提起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少数地方就又来老一套的大办什么“千人影院”、“半脱产剧团”,这种做法脱离当前农村经济实际,也不是农民真正要求的。这几年农民是富起来了,但只是比较而言。凡事总要“吃饭穿衣量家当”,决不能刚刚日子过得和美些,就大笔大笔地瞎花钱。就是不向农民伸手摊派什么钱,用的是“社队企业”利润积余,也不能这样办,因为所谓“社队企业”之钱,归根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农民的血汗钱。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怎样少花钱多办实事,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所应当注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