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首都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北京市组成综合治理调研组,调查研究刑事犯罪具体原因和治理方法,指导综合治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1
第4版()
专栏:

首都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北京市组成综合治理调研组,调查研究刑事犯罪具体原因和治理方法,指导综合治理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黄智敏)北京市副市长安林9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常委会上汇报北京市的治安工作情况时说,北京市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首都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开始明显好转。
安林说,首都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今年8月至10月,刑事案件逐月下降。10月份的刑事案件比这次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前的7月份下降50%以上,是近十年来全市发案最少的一个月。
——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案件,其中包括一批大案、要案。
——社会治安秩序开始好转。车站、机场和市内繁华地区、农贸市场、公园、体育场馆、影剧院、饭馆以及公共电汽车上打架斗殴、流氓滋扰、伤风败俗的现象大大减少。
——劳改、劳教场所的秩序明显好转。劳改犯人、劳教人员逃跑现象大为减少,遵守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教育、坦白交代问题、愿意认罪服法的人也多了。
——犯罪分子受到震慑,促进了分化瓦解。经过严厉打击,全市已有607名犯罪分子向公安保卫部门投案自首,不少人主动退还赃物、赃款。
——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产的发展。许多单位结合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整顿厂风厂纪、店风店纪、校风校纪;还加强了企业管理,不少单位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有了改善。
——群众同犯罪分子斗争的积极性提高了,向公安部门揭发检举了许多犯罪线索,并把一些犯罪分子扭送给了公安机关。
——提高了政法公安部门的战斗力。广大公安干警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涌现了不少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
本报讯 记者刘振宗报道: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在加强对打击刑事犯罪斗争领导的同时,于9月下旬抽调一些专业人员和机关干部组成综合治理调研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产生刑事犯罪的具体原因和治理方法,指导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调查人员深入街道、工厂、学校、劳改劳教场所等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资料、抽样调查等方法,掌握了大量材料,接着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材料,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写出专题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预防犯罪和教育挽救失足者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