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给台胞送温暖的人——记东山台湾同胞接待站站长陈春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1
第4版()
专栏:

给台胞送温暖的人
——记东山台湾同胞接待站站长陈春长
“这里的陈站长待我们可好啦,他也是台湾人,我们有事都找他,总能给我们办得好好的。”在福建省东山台湾同胞接待站,台湾渔民一见到我们,就七嘴八舌地夸起陈春长同志来。
陈春长今年五十开外,中等身材,面色黧黑。他说:“我是台湾彰化县鹿港镇人,1946年被国民党抓丁来到大陆。老母去年在台湾病逝,如今还有四个弟弟在台湾老家。”
三十七年前,陈春长被抓丁时还不到二十岁,现在已经当爷爷了。解放战争使他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后来他又加入了共产党。解放后他当过多年党的基层干部,五年前,他来到台湾同胞接待站。几年来,他和站里的同志们一起,接待了440多艘台湾渔船,接待台胞2,660多人次。
1980年9月的一天,东山岛附近的虎头屿海面风急浪大,一艘台湾渔船频频发出呼救讯号。陈春长闻讯找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立即驾驶机帆船劈风斩浪,前往营救。在拖带台轮返航中,风力增大到十一级,台轮剧烈颠簸,一再出现险情。陈春长与渔民商量后决定让台轮原地抛锚,再换大船来拖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险航程,终于把台轮安全拖回避风港。一上岸,台轮上的七位船员握着老陈和东山渔民的手感激得热泪直流,连声说:“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搭救我们,这救命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
有一次,老陈接到平潭台胞接待站的长途电话:有位东山籍的台湾渔民,迫切要求与分离三十五年的母亲、妻子、儿子见面。老陈最理解海峡两岸思念亲人的心情了。他放下电话,立即组织人员按那位乡亲提供的线索四处查访。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终于找到了这一家。为了让全家早一刻见面,老陈随即安排了专车送他们一家去平潭相会。在平潭,那位台胞一见到自己的老母亲,“扑”地跪在老人家面前,声泪俱下:“娘生我养我,不孝儿却不能在您身边尽孝,于心不安哪!”说着,掏出珍藏的金项链,恭恭敬敬地给母亲挂上。老母亲紧紧搂着儿子上下端详,悲喜交加,老泪纵横,喃喃地说:“你离开娘有三十多年了,今天见面,千金难买,得多多感谢接待站的安排哇!”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我作为台湾人,这心情比别人更加迫切。”陈春长站在接待站阳台上,望着波涛滚滚的东海说:“我在与台湾乡亲谈心的时候,竟然发现他们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与我一样的迫切!”
本报记者 张铭清 江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