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理论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1
第5版()
专栏:

理论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要性
马洪
邓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在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地分析了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战线方面和组织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给我们阐明了对待这些任务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完成这些任务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这是我们整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根据党中央的部署,认真学习这两个文件,把它们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整党工作的实践中去。
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和文艺界有很大成绩,但是,还有不少的问题,还存在相当严重的混乱,特别是存在精神污染的现象。这个论断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理论界的实际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理论战线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冲破“四人帮”极“左”路线和极“左”思潮的束缚,理论联系实际地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积极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论证、宣传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主流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在思想理论界也确确实实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混乱,存在着精神污染的问题。精神污染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的是直接污染人们的灵魂的,这些是容易为人们所察觉的。有的污染却不那么容易被人察觉,而是起潜移默化使人慢性中毒的作用。这种精神污染瓦解社会主义制度,散布对党的不信任情绪,涣散人们的斗志,动摇我们的国本,为害是很大的。理论上的精神污染即属于此类。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精神污染比较突出的是关于抽象的人道主义和异化论等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问题;在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污染的问题。以经济学科为例,近几年来,在有的文章和演讲中,就散布过一些资产阶级观点和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不信任情绪,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有的同志在文章中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退回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补发展资本主义的课。也有的文章认为,我国目前仍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实际上否定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否定我国已经牢固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他们认为我们在现阶段,要发展资本主义,不能搞社会主义;要搞资本主义那样的市场经济,不能搞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他们把我们在前进中已经切实纠正了的一些“左”的错误,归结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搞早了。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否定了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几十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背离了四项基本原则。又如,宣扬“一切向钱看”,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和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同列宁批判过的那种“夏洛克式的人物”的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等同起来,甚至认为既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一切向钱看”,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些同志看不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作为社会的主人所迸发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看不到他们把劳动看作是光荣的、豪迈的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争做贡献的奋发进取的精神。这实际上是散布资产阶级的“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精神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清除精神污染的紧迫性,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用摆事实、讲道理和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努力防治理论界的精神污染,把整党工作做好。
当前,我们要密切结合各学科的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和理论工作者,认真学好党中央的文件和邓小平、陈云同志的讲话,紧紧地掌握党中央关于整党、清除精神污染的方针、政策。既要大力克服一些同志对理论界存在的精神污染视而不见,甚至认为清除精神污染是“小题大作”的右倾思想,也要防止和反对从“左”的方面来进行干扰。只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整党工作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工作搞好,使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使科学研究更加生动活泼,社会科学更加繁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