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访诺贝尔旧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1
第6版()
专栏:瑞典通讯

访诺贝尔旧居
新华社记者 张正荣 本报记者 刘绪民
今年是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诞生150周年。深秋的一天,我们离开斯德哥尔摩前往200多公里的卡尔斯库加市,参观了这位伟大发明家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诺贝尔的旧居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层楼房,座落在白桦山庄。旧居前的绿色草坪和四周白桦林的金黄色树叶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幽雅恬静的北欧秋色。
1894年诺贝尔结束了海外飘泊生活回到祖国定居,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两年中的大部分时光。他买了一座濒于倒闭的军工厂,并建立起一个实验室,决心为自己国家的国防事业作一番贡献。由于他当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生的旧居如今已经矗立起高楼大厦,白桦山庄就成了今天唯一保存完整的诺贝尔旧居。自1975年建立起纪念馆以来,这里便成为一个游览胜地和诺贝尔学术活动的中心。每年一度在这里举行诺贝尔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科学领域新课题和诺贝尔“造福于人类”的学术思想。
纪念馆里保留着诺贝尔生前的陈设,陈列着他生前活动的照片、他获得的各种技术发明专利证书、金质奖章和遗嘱。诺贝尔的卧室陈设十分简单,只有床、桌和衣柜等几件最必要的家具,而他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则琳琅满目。简朴的生活和卓越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对照。诺贝尔爱好文学,也喜欢写诗,除此之外,他将毕生精力投入科研事业。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他说:“我的家就是我工作的场所,而我则到处工作。”他没有结过婚,直至临终仍孑然一身。功夫不负苦心人,刻苦的钻研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诺贝尔不仅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荣膺“炸药大王”的美名,而且对光学、电学,枪炮学、机械学、生物学和生理学都具有一定的造诣。
他一生共获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这不仅使同代人无法与他匹敌,即使在他身后的近百年中也很少有人超过他。诺贝尔一生所获荣誉极多。35岁时他就被授予瑞典科学院最高奖“雷特斯泰奖”,此后又被授予瑞典皇家勋章,并且当选为瑞典、法国和英国一系列著名科技组织的成员。但他视荣誉为浮云,他曾说:“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纪念碑等荣誉,更值得我关心”。
诺贝尔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到了晚年,他念念不忘祖国的安危。诺贝尔认为,瑞典的防御武器应该由本国制造,不可依赖外国。他曾经说过,“如果有哪一个工业部门不应该依赖外国的话,那可能就是国防工业”。他之所以买下波福斯军工厂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当时这座工厂只有数百人,设备陈旧简陋。诺贝尔利用他在发展爆炸技术和火器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开办企业的丰富经验,使这座濒于破产的军工厂重新获得生机。今天,波福斯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5万多人的大型现代化联合企业。它既是瑞典最大的军工厂,同时也利用其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扩大民用产品生产,民用生产占该厂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诺贝尔关于防御武器生产不应依赖外国的思想,今天仍然是瑞典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个国家今天80%的军事装备是本国生产的,无疑,诺贝尔曾经苦心经营过的这座军火工厂对瑞典巩固国防和维护中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诺贝尔一生的进取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伟大发明家和实业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想的仍然是“造福于人类”。临终前他立下遗嘱,用他当时价值3,160万克朗的遗产建立一项基金,将其利息分为5份,分别奖给世界上每年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上“为人类利益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这也就是诺贝尔值得人们纪念的可贵之处。(附图片)
瑞典诺贝尔纪念馆。 刘绪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