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伯尔尼漫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1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伯尔尼漫步
瞿宏凡
在世界各国首都中,瑞士的伯尔尼是以环境幽雅、景物秀丽著称的。晴日,登临城内玫瑰公园最高处远眺,但见蓝天尽处苍山点点、白雪皑皑,鸟瞰则绿树森森、红瓦鳞鳞。莱因河支流阿勒河宛如一匹素练,缓缓飘来,至此曲成“牛轭”,把城市一裁为二。轭内三面临水,呈半岛状,是为老城;轭外天地开阔,乃晚近辟展的新区。数座大桥又把两下联成一体。无论老城还是新区,鲜花四季常开,到处芳草如茵,公园和林地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老城的联邦公园,闹中取静,玲珑雅致,浓荫丛中掩映着万国邮联的造像(见右图):五位飞天环绕地球传递信件,象征五大洲人民的友谊和交流,形态生动、寓意深长。郊外的潼湖风景区则以山光水色名闻欧陆,蓝天、白云、碧水、雪峰,相映生辉,直诱人悠然神往。据说,有人把瑞士誉为“世界花园”,那么将伯尔尼比作一座别有洞天的“园中之园”,是不算过分的。
在德语中,伯尔尼是“熊”的意思。伯尔尼市的徽饰和旗帜也以熊为标志。关于城名,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城邦的第一位统治者伯舒托尔特公爵在某次出猎时宣布,将以第一头猎物的名字命名新城。话音刚落,一只黑熊窜出林子,公爵张弓搭箭,黑熊应声倒地。城市便由此得名。一个更为有趣的巧合:当地居民秉性稳健、遇事不慌,被人称为“伯尔尼风度”,即“熊的风度”。此号褒贬如何,姑不置评,伯尔尼人爱熊却是事实。城里有一广场,曰“熊广场”。另有一园,蓄熊数只,取名“熊窟”,竟成胜景,每天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
伯尔尼1405年曾遭回禄之灾,由于城邦初建时多为木屋,致使火势无法控制,全城尽付一炬。现在的老城是灾后重建的,算起来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仍保持了中世纪的建筑特色,显示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老城的古朴相对照,新城的建设完全是现代化的,但却不象某些大都会那样高楼林立,而以低层的花园住宅居多。6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或公使馆以及一些国际机构的总部即座落在此。最堪称道的是城里不建大工厂,而在学校、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上下大功夫。位于老城中央的伯尔尼大学为国内最高学府之一,拥有500多名教授,6,000多名学生。创办于1806年的畜牧兽医系曾是欧洲同类系科中规模最大者,至今仍享盛名。设在奥伯尔芬古堡的历史博物馆,藏有12至19世纪瑞士及世界各国的珍贵油画、工艺品、兵器、烟具等等。当我们发现中国传统的旱烟管、水烟筒、鼻烟壶也与瑞士的艺术珍品并排展出时,不禁为中瑞交往的源远流长而惊叹。
说到中瑞友谊,不能不提到阿勒河边的联邦大厦。这是一幢古老精美的罗马式圆顶建筑。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伯尔尼,在这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为新中国同瑞士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奠立了第一块牢固的基石,至今在伯尔尼传为美谈。
位于阿勒河上基尔辛费尔德桥头的“射苹果塑像”,是瑞士人民反抗暴政的象征。据传,十四世纪时,哈布斯堡王朝派驻瑞士的官吏凯士勒是个骄横凶残之徒。为显示权势,他令人在阿尔特多夫城广场中央树立木杆,把自己的帽子挂在上面,行人必须行礼方能通过。一个名叫威廉·退尔的勇士拒不照办,因而被捕。凯士勒威逼他当众用箭射其幼子头上的苹果,如不中就处死。结果,退尔不仅射中了苹果,而且迅即补上一箭,射死了正在观赏这幕残酷游戏的凯士勒,为民除了害。塑像再现了这一场面,用以纪念这位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
象几乎所有古老的城市一样,伯尔尼每年要庆祝许多传统的节日。洋葱节就是独具特色的一个。每当秋收时节,联邦广场的菜市上就挂满了成串的洋葱头。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竞相购买洋葱,然后编成“项链”,套在脖子上载歌载舞,同时用小木锤相互敲打脑袋,以示节日祝贺。这个节日是1405年大火之后才有的。当时,伯尔尼居民一无所有,陷入饥荒,邻近的弗里堡人慷慨相助,挑来一担担当地盛产的洋葱,伯尔尼人因此免于饿死。所以,洋葱节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劫后余生的纪念,更是对弗里堡州兄弟永志不忘的谢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