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关键在于端正创作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2
第7版()
专栏:

关键在于端正创作思想
晏唐 奇波
五年来电视剧的成绩是喜人的,但也有不少平庸之作,或者思想倾向不健康,或者故事情节不真实,凡此种种,无不与创作思想的混乱紧密相关。
我们的文艺应当坚定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电视剧创作者首先应解决的根本问题。从现有一些作品看,这个问题不能说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了。比如有一个电视剧,写了几个被判处徒刑的罪犯潜逃后回归投案的故事。但全剧只字不提这些罪犯在人民面前是有罪的,不指出只有彻底改造他们反动的世界观,改变其腐朽的生活方式,才能重新做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法公民,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创作者却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用一束野花去比喻罪犯也有美好的心灵,让他们自己去认识“人的价值”,自觉地归来投案。另一个电视剧,描写一位被陈世美式的丈夫抛弃了的妻子,对丈夫的丑恶灵魂、卑鄙手段,不仅没有丝毫的激愤,反而更加柔情地爱恋着这位已经与她离了婚的“丈夫”。在一些反映失足青年或惊险内容的作品里,也还有一些低级的宣扬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镜头,给观众造成了精神污染。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对照这一要求,回顾一下近年播出的作品,不难看出,在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单本剧中(不包括儿童剧),大多数都是描写家庭琐事的,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斗争的剧目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过分强调或者不能正确理解电视艺术是“家庭艺术”的特点有关。毫无疑问,以小见大的题材,也可以表现得深刻,如《凡人小事》、《司机王宝》;写儿女情长的也能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质产品,如《新岸》、《家风》。但也必须同时看到,电视剧创作者应当同其他文艺创作者一样,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开阔视野,满怀热忱地去赞颂党和人民的革命业绩,去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创作出震撼人心的、鼓舞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时代!
不重视深入生活,不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就不可能深入开掘主题。
近年来出现在屏幕上的一批优秀的或比较好的作品,如:《新岸》、《蹉跎岁月》、《高山下的花环》、《527级台阶》等等,创作者都有比较深厚的生活基础,都能较真实地反映生活,塑造出比较感人的典型形象。而平庸的作品,由于脱离生活,故事情节几乎大同小异,人物形象千人一面,有的连故事都没有讲清楚,更谈不到塑造典型形象和深入开掘主题了。有的为了追求情节大跌宕,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而走进了随意编造的死胡同,这离艺术典型的塑造就很遥远了。
不少作品,在塑造四个现代化的创业者时,由于避免“假、大、空”,而不善于用艺术手段去表现他们的革命理想、高尚情操,甚至不敢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认为宣传就是“说教”。有的为达到全剧没有一句台词而煞费苦心;有的则不让角色说情操高尚的话,却让他们发牢骚、说野话;有的过分强调了爱情的力量;有的则脱离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美”、“意境美”。以上种种做法,至少是以文害意,因为对形式的片面追求而损害了作品的内容,当然影响了人物的塑造、主题的开掘、作品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坚持深入生活,认真研究新的人物,别无捷径。
我们的电视剧创作人员作为人民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以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