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我们这里农民的喜中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3
第2版()
专栏:

我们这里农民的喜中忧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民技术员。最近,在同周围一些干部、群众接触中,听到不少牢骚话,大都是对有些干部工作作风的不满。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形势越来越好。总的来说,广大社员心情舒畅,干劲很足,但有时社员情绪却受影响,窝着一肚子火。什么原因呢?就是有些干部作风不扎实,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仍然随意用行政命令或经济惩罚手段,强迫农民干这干那。
先说栽桑这件事。今年10月份,县里发出通知,要求农村每人栽桑150棵,除了在田边、沟边、塘边栽,还要栽一分地的桑园。后来又要求每人栽核桃5株、广柑15株,户户都要搞果园、林园,种桐树。最近又号召大种黄麻,每人种0.6分地。其实,种完粮食作物,土地已所剩无几了,哪里还能种这种那!当然,为了发展多种经营,领导的用意很好。但不能不讲条件,不和群众商量,发下一道命令,强迫社员干啊!一大队有个社员,家里4口人,包了3.3亩地,只有一个妇女劳力,没有栽桑养蚕能力,可按县里的要求,也非得栽600棵桑不可。她只有1.3亩旱地,去了0.2亩广柑地,必须把所有旱地都栽上桑,才能完成任务。可这样一来,粮食和其他作物又往哪里种呢?不完成种桑就得罚款,弄得这样的户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我所在公社五大队有户社员,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免交罚款,就把桑苗栽到一尺深的冬水田里,根本不能成活。还有的把桑苗栽进柴坡、树林,明知长不好,也只好闭着眼睛干了。
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坐在上面发号施令,而且朝令夕改,有时弄出了笑话。今年6月份,县里一位领导人作主,要改革社员交粮结账的方法。文件下了,会也一层层地开了,基层干部忙了几天,一去交粮结账,人家粮站拒不受理,说是国家有规定,还拿出了文件。没办法,只好打官司,打来打去,末了说是两个主管部门未曾商量,又开了个电话会,收回原话。还有的干部,实事办得少,空话讲得多,有时就坑苦了农民。今年播小春麦前,县里一位领导人在公社干部会上说:“小春化肥你们不用着急,保证每人平均拿到50斤,拿不到我就不当领导。”本来有的社员可以另外设法调剂一些,听他这么一讲,就不弄了。谁知到了播种时,一粒化肥也没有,社员只好干瞪眼。更让人恼火的是:已经开始播小麦了,县委又召开区委书记和区长会议,大讲特讲“五个不准种”,其中一个就是没有用足干肥、水肥、化肥、枯肥的不准下种。供销没供应一粒化肥,枯肥又买不到,县里又这么硬卡,这不是安心叫社员今年别种小春麦子了吗?
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到下面检查工作,好象就是为了大吃一顿,吃好了一切都好,吃不好再好也说不好。比如,县里一位部长,到区公所检查新宪法的宣传贯彻情况,因为吃得不好,很不高兴,结果闹了一场。我们二龙公社,为了招待上面干部吃喝的开支,一年大约得花500元钱。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又是个小小的生产指挥员,常年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看到有些干部的领导作风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感到十分焦虑和担忧。我反映这些情况,目的是希望能引起这些干部的注意,尽快转变工作作风,解除农民的喜中之忧。
四川省阆中县二龙公社 申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