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学校的劳动教育不可忽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3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学校的劳动教育不可忽视
一所农业大学的老师最近对记者说起这样两件事:
学校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到实习农场去劳动20天,每天干半天轻活。少数学生对体力劳动非常反感,几乎成了“强迫劳动”。比如规定每人锄一垄地,有些干得快的同学锄到田头就坐在地上休息了,不愿去帮一下锄得慢的同学。
苹果熟了,让同学们去果园帮助摘苹果。学校规定,摘苹果时要遵守纪律,不要随便吃。有些同学对这个规定非常不满,就把摘下来的苹果乱砸乱扔。
这所学校的老师痛心地对记者说,这是他们学校建校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过去农业大学的学生热爱农业劳动,毕业生一般都能掌握基本的农业劳动技术,有的同学干起活来赛过老农。就拿这所大学来说吧,一些农场的老工人至今还怀念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说:“那时的学生干起活来比我们还卖力!”
近几年来,由于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不够全面,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着忽视体力劳动教育的现象。过去大学宿舍区的公共卫生是学生轮流值日打扫的,现在的大学生,有的连自己的寝室都懒得打扫,公共卫生更无人过问,学校只好雇临时工打扫。
教育界的一些同志认为,现在有些大学里不太讲体力劳动了,这与十年动乱的痛楚记忆有关。在那个年月,体力劳动成了惩罚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学生不读书,“以干代学”,这个历史教训一定要牢牢记取。但是,我们拨乱反正,在纠正“左”的错误做法时,也要防止走入另一个极端。我们反对片面强调体力劳动,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不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了,更不是说可以鄙视体力劳动了。许多同志指出,现在不少学生不爱护公共财产,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国家、对别人要求得多,而很少考虑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些学生毕业后留恋大城市,不愿到边疆去。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缺少必要的劳动教育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学生参加体力劳动这个问题上,不仅学校、家庭要重视,社会各方面也要给予支持。 本报记者 蒋涵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