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读书与精神污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3
第3版()
专栏:

读书与精神污染
曹瑞天
“幸亏以前读书不多,少受些精神污染。”最近听到一位青年不无侥幸地说。
把精神污染归咎于读书,反映了部分青年的一种模糊认识。事实上,远离书籍,不但不会远离精神污染,甚至会适得其反。读书会不会受污染,关键在于如何读,有没有鉴别、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认真读书中不断提高的。汉朝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也同用药,方法对头,才见良效。
首先,读书要有所选择。古今载籍,浩如烟海。读哪些书,不读哪些书;先读什么,后读什么,应有所选择和安排。青年人求知欲强,吸收力快,本是优点。但由于社会阅历少,政治上不够成熟,比较缺乏识别力和免疫力,读书如不加选择,很容易以为凡是闪光的都是金子,把西方那些过时的旧调当新曲,拿到今天的中国来重弹。因此,青年首先要读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书,努力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找到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立足点,才不致误入歧途。同时,也要读点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以补社会阅历之不足,免得把已为社会实践多次证明是行不通的沼泽地,当成新大陆。此外,还要读些有益于健康成长,有利于四化建设的其他文化科学书籍,以充实头脑,增长才干。这也正如新生婴儿总是先选择营养丰富、易于吸收的食物,逐步增强消化能力,才从更多的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如果刚会进食就乱吃一气,势必坏事。
有选择地读书,正是为了读好更多的书。为了营养,人光吃高蛋白不行;为了保险,只读纯而又纯的书,也不现实。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一切有益的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青年在打下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后,完全可以和应该扩大读书范围,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读书还要善于分析,独立思考。把前人的成果变成自己的财富,当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态度。即使是好的、比较好的书籍,包括某些古代和外国的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品,也难免有不足之处或瑕瑜互见的现象,不经过分析,就无法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至于少数内容错误甚至反动的作品,就更离不开分析批判的武器。因此,青年在读书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比较,学会独立思考,自己走路。当然,社会各方面也要加强对青年读书的指导,例如搞好书评工作等等,对于帮助青年提高分析能力,都是必要的。
林彪、“四人帮”曾经鼓吹“读书无用”,“知识越多越反动”,那是为了推行愚民政策和蒙昧主义。今天,我们提出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是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决不是要回到愚昧状态,也不是要与世隔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青年提出了增长才干的更高要求。青年是未来的主人,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让我们掌握这把钥匙,吸收古今中外一切积极的文化成果,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