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肯尼亚在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3
第7版()
专栏:在第三世界

肯尼亚在前进
施静舫
今年12月12日是肯尼亚独立20周年。
肯尼亚经历了近70年的殖民统治。肯尼亚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二次大战后,著名的“茅茅”运动提出“还我土地”的口号,进行抗英武装斗争,写下了肯尼亚民族独立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肯尼亚人民的英勇斗争终于迫使英国不得不同意结束殖民统治。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宣告独立。
20年来,肯尼亚人民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如肯尼亚总统莫伊所说的,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相比,肯尼亚的经济情况还是较好的。在经济上,肯尼亚政府注意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有选择地发展和扶植民族资本的政策:它接管或创办许多公有企业,到七十年代末,完全由肯尼亚政府拥有的企业有50多家;大力推行“公私合营”,并逐步在关键性的企业中取得控制地位;鼓励非洲人私人和合作社资本的发展。肯尼亚政府对外资采取了谨慎的政策,给外国投资者以必要的保护和合作。由于实行了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肯尼亚成了经济发展较快的非洲国家之一。它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64年的约3.48亿肯镑增加为1982年的34.2亿肯镑,18年间增长了9倍。就业职工由50万增加到1980年的121万。人均收入由1964年的104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420美元。
工业是肯尼亚发展的最快部门。独立前,它只有一些农产品加工和小型的工业。20年来,它办起了轧钢、汽车装配、石油化工、水泥、橡胶、纺织、印染、制革、塑料、造纸、食品等工业企业。1982年的制造业总产值已由1964年的4,000万肯镑增加到2.29亿肯镑。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64年的10%提高到1982年的15%。咖啡、茶叶和石油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
肯尼亚90%的人从事农牧业,政府也十分重视多种经营和粮食生产。现在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0%。1981年肯尼亚政府制定了十年粮食增产措施。政府自1982年起适当提高了玉米、大米、小麦的价格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万吨,其中作为主食的玉米达234万吨,已自给有余,今年向邻国出口粮食已达10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中,咖啡的产量从1963年的3.6万吨增加到1982年9.1万吨;茶叶产量从1963年的2万吨增加到1982年的9.1万吨,出口居世界第三位;除虫菊的产量约占世界产量80%,1982年干花产量增至1.87万吨,产品远销各大洲。
肯尼亚濒临印度洋,风景秀丽,是理想的旅游地区。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占全国外汇收入的第二位。旅游业还促进了交通运输和服务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旱灾等给肯尼亚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但是,肯尼亚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经济仍然取得进展。
肯尼亚的政局比较稳定。今年9月肯尼亚国内通过大选,莫伊再次当选为总统。他强调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速经济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
肯尼亚政府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支持纳米比亚和南非人民的斗争。在同西方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寻求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最近和东非邻国——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改善了关系。(附图片)
技术人员和茶农在田间检查茶叶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徐洪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