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泥土”与幸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3
第8版()
专栏:

“泥土”与幸福
黄鲲
张海迪,一个三分之二肢体失去知觉的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
有人说:这是因为她学会了治病。
有人说:这是因为她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有人说:这是因为她获得了崇高的荣誉。
从报上读到《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老人给张海迪的题词,有所领悟。题词说:“即使自身化为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上,让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这正是揭示了张海迪为什么觉得幸福的根本原因。张海迪有过绝望,有过轻生,可是她终于战胜了消极因素,成为生活的强者。她醒悟后立即写下了“生命之树常青”六个字。她多么热爱生命!她明白自己永远也不能走了,可是她希望别的瘫痪者能够行走。她学会了扎针治病,当她看到患婴儿瘫症的孩子们能够走路的时候,当她看到患脑血栓、瘫痪三年的耿大爷能够站起来走路的时候,她的心在歌唱:“啊,他们会走了,我这个病残的身体真的能够帮助别人站起来了。”她有眼泪有欢乐,只有当她能够为人民服务时才真正感到幸福。就象吴运铎老人题词指出的那样,她把自身化为“一撮泥土”,铺在通往共产主义大道上,让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
这就是“泥土”的价值,“泥土”的幸福。
诗人鲁藜在二十多年前写了一首《泥土》诗: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如果说,这首诗旨在告诫别人不要自命不凡,那么,吴运铎同志的题词则是鼓励青年一代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