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党的好政策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本报记者综述今年农业丰收的三个主要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4
第1版()
专栏:

党的好政策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本报记者综述今年农业丰收的三个主要特点
本报讯 本报记者吴长生综述今年农业丰收形势:我国从南到北的广大农村,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亿万农民衷心称赞党的好政策,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今年的丰收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小灾地区大增产,多灾地区也丰收,是今年的一个显著特点。今年气候条件比去年差,受灾面积大,灾情也较重。尤其是汉水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严重洪涝,华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全国大范围的风雹等,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危害。但是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全面落实并向纵深发展,农民充分行使生产自主权,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采取各种增产、抗灾措施,终于战胜灾害,夺得了喜人的好收成。灾情较轻的北方地区,增产幅度尤其大,仅河南一省,粮食就比去年增产100亿斤;冀、鲁、豫三省,在连年持续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棉花又比去年增产500万担以上。灾情较重的,除少数几省粮食略有减产外,多数与大丰收的去年持平或有增产。如江西、广东、湖南,粮食分别比去年增产3.5亿斤、5亿斤和15亿斤,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四川省在100余县受灾,有的几乎遭受毁灭性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可比去年增产20亿斤粮食。落实联产承包制较迟的黑龙江省,去年遭灾大减产,今年奋起直追,实行家庭承包制的生产队由去年的只占全省生产队总数8%猛增到近90%,结果同样受灾,今年却获得预料不到的大丰收,粮、豆、薯类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增加70亿斤。广东省一位负责农业的同志说:“今年的大丰收确实出人预料。70天阴雨低温,后期又连遭三次台风,要是在过去,此刻早在整天忙着搞救济,安排口粮,今年却用不着操这份心,可以安心地研究明年如何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经过今年的考验,联产承包制在人们心中的根扎得更牢了”。
商品粮基地县和专业户、重点户发挥骨干作用,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迅猛发展,是今年的又一个特点。在粮食生产方面,有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50个商品粮基地县,大批的粮食生产专业户、重点户带头。他们改进经营管理,积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讲究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都大大超过一般水平。例如,山西省大同县占总农户7%的专业户、重点户,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今年全县交售商品粮总数的75%,相当于全县商品粮收购基数的1.9倍。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吉林省怀德等6个商品粮基地县今年粮食比去年增产20多亿斤,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上交商品粮的一半。更为可喜的是,随着粮食生产商品化的发展,广大农村普遍出现了劳动力向多种经营和农村工业方面转移的趋势,一批批从事种植业以外各业的专业户、重点户涌现出来。他们既有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又开始具备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者的新气质,有力促进了农村各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的发展,使农业进一步改变单一经营状况,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新局面。
更加广泛地推广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管理,是今年农业生产的第三个突出特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普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今年全国各地普遍举办技术训练班,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各种形式,传播、推广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增长了科学知识;并广泛开展技术承包工作,促进农业生产。今年全国有140个县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河南、山东等10省今年实行技术承包的面积达1.2亿多亩,比去年增长60%多。全国有近1,000万亩花生、棉花等作物使用了地膜覆盖新技术,比去年同期增加4倍。杂交水稻播种面积由去年的8,500万亩扩大到1亿亩。这种水稻良种一般单季亩产超千斤。广东、江西等省能在重灾之年夺丰收,较大面积播种杂交稻是一个重要因素。江苏省今年播种杂交稻1,150万亩,只此一项就比去年增产20亿斤。
为了夺取今年的全面丰收,国家在财力、物资等方面都给了农业以巨大的支援,解放军在抗灾斗争中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广大农民丰收不忘国家,积极踊跃地向国家交售粮、棉等各种农副产品,许多地方出现库满仓盈、要求国家增加外调商品粮指标的情况。到11月底,全国棉花已收购7,500多万担,比去年总收购量还多500多万担,粮食收购情况也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