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当年凌云志 浩气贯长虹——访早期驾机起义的部分老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4
第4版()
专栏:

当年凌云志 浩气贯长虹
——访早期驾机起义的部分老同志
本报记者 罗自苏
1983年岁末,原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全体人员在首都欢聚一堂,激动地接受了党中央委托空军颁发的驾机起义人员证明书。会议期间,记者访问了部分早期驾机起义的同志。这些在空军、民航和体委等部门担负着各种领导职务的同志,虽已鬓发添霜,但其强烈的爱国热忱却胜似当年。
今年12月16日,是俞渤、郝桂桥、陈九英、张祖礼和周作舟驾机起义三十五周年纪念日。
“七七事变”之后,他们这群爱国青年带着国仇家恨投考国民党空军,指望驾驶铁鹰痛击敌寇。然而,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苦恼。1946年,当他们在美国受训时,刘善本同志首举义旗北飞延安的消息使他们受到启发和鼓舞。学成回国之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反感。在俞渤等同志的组织下,他们跟其他一些爱国青年军人经常借故不参加飞行;不得已出去执行任务时,则把炸弹投向荒野。
继杨培光同志驾机起义之后,1948年12月16日晚,郝桂桥、张祖礼、陈九英和周作舟由俞渤同志率领,在南京机场特意挑选了一架挂有炸弹的B—24轰炸机起飞,准备轰炸蒋介石的总统府,虽因炸弹舱出故障,未能击中目标,但在国民党爱国军人中,带来振聋发聩的影响。仅在1948年到1949年底的一年多时间内,国民党空军中先后有24架飞机、61人起义投诚。
谭汉洲同志是1948年驾驶P—51战斗机从青岛起义的。他回想当年作为人民空军第一支战斗部队的飞行员,保卫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并在开国大典上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的情景,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
1949年2月,先后驾机起义的张雨农和徐骏英同志,参加了人民空军老航校的建设。他们在缺少设备器材的情况下,为培养飞行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老航校培养的学员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屡建奇功,其中不少人现在担任了空军的中高级职务。六十六岁的谢派芬,原来是国民党飞行军官学校的教官,1949年元月起义之后,他跟其他起义人员一道担负了试航西藏的艰巨任务。当时无气象资料,地图不精确,又无导航和通讯设备,但他仍以大无畏的精神,用陈旧的活塞发动机飞机闯进了“世界空中禁区”。
这一批当年的青年飞行员,为了追求真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不顾个人安危和家庭可能遭受的迫害,毅然投身革命。在三十多年的历程中,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由于林彪、“四人帮”破坏了党的政策,他们都曾遭受过磨难,但爱国初衷始终不改。正如驾机起义人员任永荣同志所说:当初的路走对了,我们对国家和人民作了微薄的贡献。这次颁发驾机起义证书的盛会,表明了党中央对我们的关怀。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崇高荣誉。我们要在有生之年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