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阿斯旺和它的高坝——上埃及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4
第6版()
专栏:埃及通讯

阿斯旺和它的高坝
——上埃及行之二
本报记者 俞成秀 光明日报记者 符福渊
车到基纳,进入尼罗河谷。大河两岸,禾浪翻滚,椰枣成林,农舍棋布。作物主要有甘蔗、香蕉和谷物。与红海省相比,这里富饶多了。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有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话无疑是对的。没有这条河,埃及全境将象红海省一样干旱贫瘠。但是埃及人民并没有坐等尼罗河的恩赐。几千年来,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尼罗河,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文明的其它领域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南方重镇阿斯旺可作为这部文明发达史的生动写照,它的文物古迹和现代化建设便是很好的见证。
虽已初冬,阿斯旺依然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绿树葱茏。城市傍河而建,宽阔的滨河路上,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多是政府机构和旅游设施。它们背后是纵横交错的狭窄街巷,店铺林立,人声嘈杂。阿拉伯市场独具的浓郁东方色彩,把无数游客吸引到这里。
河心岛上的菲莱神庙、博物馆和西岸岩壁上的贵族墓、修道院等文物古迹,让人领略古代埃及的文明。贵族墓是埋葬阿斯旺官吏的地方,最早的建于第六王朝,距今已有4,000多年。墓穴深邃,规模巨大,洞壁遍刻图画和象形文字,记载死者生前的经历。其中一位叫哈库夫的官员,曾四次率领远征队深入非洲腹地。在一次远征时,带回一个矮人,会表演一种受埃及人尊重的宗教舞蹈。年幼的国王培彼二世非常高兴,写信给哈库夫,称赞他远征的收获。这封信的内容全部刻在哈库夫的墓碑上,因此今天人们还能读到这封几千年前的信件。
如果说上述古迹是埃及文明的杰出标志的话,阿斯旺高坝则是埃及人民在当代创造的伟业。已故总统萨达特称它为“堪与法老时代金字塔并列的埃及世纪性工程”。高坝始建于1960年,历时10年,耗资近10亿美元,动用土石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坝高111米,长3,830米,河道部分520米,坝底宽980米,顶部宽40米。高坝呈弧形,气势磅礴,犹如横跨尼罗河上的巨大彩虹。高坝以南是有名的纳赛尔湖,迤逦南去,一直越过埃苏(丹)边界,长约500公里,东西宽度平均12公里,水库容量为1,640亿立方米,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湖。高坝工程兼有防洪、灌溉、发电等多项功能。12台涡轮发电机,总功率为21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00亿度,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一半。
埃及人说:“尼罗河喜怒无常,涨水时往往超过我们的需要,甚至吞噬农田造成祸害;枯水季节,它却十分吝啬,任凭禾苗干死。建立高坝之后,尼罗河才开始驯顺地造福埃及人民”。高坝工程的经济效益大体包括:保证并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为工农业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资源,有效地防止了旱涝灾害,改善了尼罗河的航运条件,并且发展了湖水养鱼事业等。
随着高坝的建成,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诸如泥沙淤积、影响生态平衡、下游土质肥力变薄等。但高坝工程师说:“这是所有水坝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至于有人认为,水库容量大,压力过重,可能诱发地震。他说:“那种看法是缺乏根据的。不过我们并不掉以轻心,正在进行研究,已经在周围设立了9个监测站,严密观察,作到万无一失。”
高坝的兴建,曾经殃及菲莱神庙和阿斯旺以南的阿布孙布勒神庙。为了拯救这些几千年历史的古代建筑,埃及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用了五年时间将它们从水中迁到新址。阿布孙布勒神庙向湖岸后移180米。菲莱神庙被迁到相距300多米的阿吉勒基亚岛,它那巨大的石雕廊柱就有100多根,大小石头构件45,000余块,有些已浸入水底。移动如此宏伟的石头建筑,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登岛参观,神庙的殿堂、柱廊布满浮雕,精美绝伦,只是与高坝映衬,失去了昔日的威仪。(附图片)
阿斯旺高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