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运销户”为农村市场拾遗补缺——四川农村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5
第2版()
专栏:

“运销户”为农村市场拾遗补缺
——四川农村的调查
本报记者 毛朝敬
记者在四川农村采访,沿途一些地方的“两户”(专业户、重点户)不断反映:“产品难销”。然而在有些地方却是另一番景象:“生产专业户”与“运销专业户”产销挂钩,解决了“两户”的卖难买难问题。农村干部评论说,“运销户”与“生产户”挂钩,对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有重要作用,应该加以提倡。
解决了“卖难买难”问题
产销一挂钩,“运销户”成了连结“生产户”与消费者的纽带之一,流通中一些国营商业、供销社主渠道没有经营的“死角”和滞销产品,他们就组织推销。大邑县新场公社八大队的许多农户有编织晒席的传统技术,每年可产4万床,过去由供销社经营,每年推销量最多一万床左右。今年杨本善、李炳先等六个“运销户”与100多个晒席生产专业户挂钩,包购包销,结果晒席的产量和收入都比往年增长近一倍。双流县的许多养猪专业户、重点户缺少仔猪,商业、供销等又不经营,潘德明等六个“运销户”从仁寿、新津、温江等县贩运仔猪5,000多头,解决了养猪户缺仔猪的难题。
互相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户”和“运销户”产销挂钩,分工协作,各展其长,双方有利。“生产户”在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外,又有了一条补充的流通渠道,就不愁产品没销路;“运销户”有了稳定的货源,就不愁没东西卖。彭县丽春公社花棚大队二队孵化鸡鸭的专业户陈兴国,过去自己零售,生产和运销两头都顾不过来,不少鸡鸭常常在销售过程中死亡。今年他家与26个“运销户”挂钩,把小鸡、小鸭以每只低于市价20%至30%的价格“批发”给他们(“运销户”每只可赚一角钱左右),他家集中精力搞孵化。26个“运销户”把小鸡、小鸭运销到外县,边销售边宣传这些小鸡小鸭如何好,销路很畅。陈兴国家孵化鸡、鸭的数量和收入分别比去年增长近一倍,26个“运销户”得利也不少。
自由“恋爱”平等互助
这种产销挂钩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互助合作关系。他们互相需要,自找“对象”,自由“恋爱”,是一种松散的产销协作。彭县凤鸣公社芦埝大队十二队孵化小鸡专业户陈富生,联系魏兴明等4个“运销户”经常给他家收购种蛋,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他为了吸引更多的“运销户”提供良种蛋,也不限于只同这4户挂钩,当其他“运销户”送良种蛋上门时,也择优收购,这就提高了他家的孵化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