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树人树木 振兴中华——学习梁希同志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5
第3版()
专栏:

树人树木 振兴中华
——学习梁希同志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
周培源 潘菽 金善宝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和诗人梁希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梁希同志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也是忠于革命、追求科学真理的一生。从四十年代起,梁希同志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肝胆相照”。他在党的帮助下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新中国,献身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宏伟事业。凡是知道梁老的人,都会承认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梁希同志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读书人家庭里。1905年,二十二岁的梁希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后因成绩优异,被派赴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并常在章太炎主持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辛亥革命后,梁希同志曾赶回浙江,致力于新军训练工作。但不久他就痛感民主革命的果实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所篡夺,因此奋而欲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十多年间,他曾先后到日本和德国钻研林业科学,回到国内则致力于培养林业人才,并从事林产化学这门重要学科的开拓工作。
1929年以后的十年,是梁老在林业科学方面建树很多的时期。他曾经以浙江大学森林系主任的身份,在杭州笕桥筹建森林化学试验室,并着手调查全省的山林概况。后来又被邀请到中央大学森林系任教,直到南京解放。1935年,梁希同志被选为中华农学会理事长,在他的主持下,会务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声望的学会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梁希同志忍痛告别了他苦心经营的“中大”森林化学室,想尽办法把一部分贵重的图书仪器运往重庆沙坪坝。他在山城重庆一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新华日报》,立刻产生了一种拨云雾而见青天的感觉,从此便在政治上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抗战期间,梁希同志从《新华日报》的读者成为《新华日报》的作者,和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党的思想影响和政策指引下,他开始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活动。曾用“一丁”、“凡僧”等笔名在重庆《新华日报》和党的《群众》周刊上发表大量进步的诗文。1941年初,国民党一手制造了
“皖南事变”,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梁老怀着悲愤的心情,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了《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森林》一文,深刻指出:“依照自然规律,正在腐朽的旧枝叶,早晚要消灭的。它不过一时苟延残喘,作最后之挣扎罢了……林学家要认识树木本身的内在矛盾,把它揭露出来,应该留的留,应该剪的剪,此中没有调和妥协之可能。”周恩来副主席曾高度评价梁老的这篇文章,赞扬作者善于联系实际,是位革命的实干家。
1945年初,迎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梁老和潘菽、涂长望、金善宝、沈其益等二十多位学者在重庆集会,发起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又创办会刊《科学新闻报》。
早在1944年,梁老和许德珩、潘菽、金善宝、涂长望等同志共同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后改称“民主科学社”;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纪念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又改名为“九三学社”,许德珩、涂长望等16人当选为理事,梁老、卢于道等8人当选为监事。1946年9月3日,九三学社发表《为国际民主胜利周年纪念宣言》,要求实行民主,改组政府,取缔特务机关,保障人民自由。梁老带头在宣言上签名,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激怒了的国民党当局曾经软硬兼施,要梁老否认自己的签名,梁老断然拒绝。
1947年轰动全国的南京“5·20”惨案发生后,梁老义愤填膺,不顾个人安危,奋起营救被捕学生,成为国统区进步教授中一面不倒的红旗。当时,梁希同志已经64岁,他热情支持革命的学生运动,秘密组织进步的科学工作者进行座谈,分析形势,传播党的书报刊物,团结战斗,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1948年在南京市大中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29周年举行的万人营火晚会上,梁老面对国民党特务断电捣乱的白色恐怖,挺身而出,高呼“天色快要破晓,光明将要到来”,大大鼓舞了到会者的斗志。当夜梁希同志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以身殉道一身轻,与子同仇倍有情。起看星河含曙意,愿将鲜血荐黎明!”梁老毕生追求光明,尤其在追随中国共产党进行对敌斗争的过程中,更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坚信真理、勇于献身的气概。
全国解放前夕,党为了保护梁希、潘菽等进步教授,让他们离开南京,经上海到香港,然后秘密乘船北上,由天津赶赴北平。1949年6月,梁老以民主人士代表身份参加了人民政协筹备会议;7月,被选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之一,并当选为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在科代会闭幕词中号召科学工作者向工农看齐,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不久,梁老被任命为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后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科普协会主席,并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常务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提名梁希同志任林垦部部长,梁老最初表示谦辞,周总理以“为人民服务,当仁不让”相勉。于是梁老来京就任新职,不久就传出了以七个干部、一座小四合院,筹建新中国的林业和农垦领导机构的佳话。1950年,梁老已67岁,尽管他身兼多职,又有自己的学术活动,但在那年秋季他还亲自到西北黄土高原进行考察。当时西北的交通很不方便,梁老曾骑毛驴、坐着牛车深入小陇山北部割漆沟、辛家山一带勘查林区,并亲自写了《西北林区考察报告》,提出制止秦岭林场包工伐木,转向护林造林的建议,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同志的重视。梁老还在西北农林技术会议上作了题为《我们要用森林做武器来和西北的沙斗争》的发言,指出“有森林才有水利,有水利才有农田”,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西北建造防沙林带和黄河水源林”。时隔三分之一世纪,梁老的这些观点和倡议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那次艰苦的考察中,梁老每到一处就赋诗一首,计得35首汇成《西北纪行》,不少诗作充满了壮志豪情,表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1951年2月,中国林学会成立,梁老当选为理事长。他在《新中国的林业》一文中描绘了祖国未来的美好图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梁老在担任林业工作领导的时期,对全国的造林事业进行过全局性规划,还建议政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运动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群众性造林运动,造福后代子孙。
梁老晚年,除领导全国林业工作外,还曾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访欧洲,为国内报刊撰写大量科普文章,甚至关心到中国第一部林业电影《白山黑水话森林》,真称得起为祖国的林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56年6月间,梁老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发言表示“争取做到全国山青水秀,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表达了他毕生的努力方向和美好理想。梁老对于祖国的绿化也有统盘的设想,他希望“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全部成一大公园,大家都在自己建造的大公园里工作、学习、锻炼、休息,快乐地生活。”
由于长期过度辛劳,梁老不幸于1958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他虽然离开我们二十五年了,但他的革命思想和科学态度,他为振兴中华而奋不顾身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纪念梁希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壮丽、风气清新的“大公园”而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