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手中无粮心不慌”——陕北灾区印象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7
第2版()
专栏:通讯

“手中无粮心不慌”
——陕北灾区印象记
本报记者 许仲英
今年,陕北的定边、绥德、米脂、吴旗、清涧等几个县,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秋后,记者路过定边县,正逢那里召开物资交流大会。十字街,摆着琳琅满目的小百货;北关外,衣服市、牲畜市、粮食市、饮食摊,还有演出杂技和“秦腔”的地方,都拥挤着许多人。到处是一派热闹、欢乐景象,很难想得到这里是灾区。
定边县,今年人均生产粮食不足200斤,按一家男女老幼5口人平均计算,每人需要口粮400多斤,还缺少一半多口粮。绥德县去年旱灾减产,今年粮食产量又比去年减少六成,人均占有粮食不过200斤。吴旗县莜麦只收了些秸秆,米脂和清涧不少农民也缺粮食。
在灾荒面前,陕北人民怎么办呢,按照过去的惯例,只好吃救济,花救济,现在不同了。陕北虽然穷,农业歉收了,但可以搞多种经营,以副补农的办法多了。
青涧的石板是出名的。清涧、绥德、米脂一带,许多农民利用当地的资源,凿石碾、打石料,并利用拖拉机、平板车搞运输。
清涧是陕西省产枣最多的县,今年收红枣1,000万斤。过去这个县年年愁枣子的销路,现在允许群众到市场上自销,枣子再多也不愁了。
米脂县和绥德县出产洋芋,群众会用洋芋做淀粉,商品率高,加工的潜力大,抓住这项副业,农民来钱也不难。
在陕北一带,吴旗县的羊肉最著名,还盛产中药材桃仁、杏核。
人们常说:“三边(定边、安边、靖边)有三宝:池盐、羊皮、甜甘草”。定边县不只出三宝,还大量出产黄花菜。
这几个县还有个特产:“佳(县)米(脂)驴”,它是我国的一个优良畜种,好养、好使、好管。一头佳米驴可卖三四百元。吴旗县有1.8万农户,现在拥有这种母驴1.2万多头。
过去人们爱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害怕灾年,主要是怕没有粮食吃。因为那时候,粮食是管得死的商品,农民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现在农民有钱可以买到粮食了,虽是灾年歉收,心里也不慌了。
这些县的集市上,不但有粮,而且粮价平稳。清涧县玉米一角五分到一角七分一斤;绥德县小米、黄豆都是三角来钱一斤;定边县小麦二角五六分一斤,好大米三角七分一斤。清涧和绥德集市上的玉米、小米、黄豆,多是小贩们从关中、延安,或者从黄河东边山西省的吕梁地区运来的。定边县集市上的小麦和大米几乎都是从宁夏“河套”运来的。不少人争着做粮食运销户,这使得缺粮地区集市上的粮价一直保持平稳,定边县的群众说:“我们这里不出产大米和白面,只是因为多种经营路子宽,灾年也能吃上大米和白面了”。
绥德县的同志说,1972年他们县曾遇到一次大旱灾。当时省里也缺粮,中央就从黑龙江省调来玉米进行救济。粮价不算在内,只是运费,一斤玉米国家就补贴一元多钱,更不用说途中的损耗了。今年如果沿用老办法,不要说从远的地方,就是从西安调粮食,运一汽车,国家也要花1,000元。然后还要一级级发放,从县委书记、县长起,许多人都要为这奔忙。现在市场上有粮食,事情就好办了。人们说,别看不起那些小商小贩,有他们,国家就能够节省大量的钱财,就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上述见闻使我感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们,对党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所带来的好处是体会最深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