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西藏人民的好儿子——记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芝福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19
第3版()
专栏:

西藏人民的好儿子
——记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芝福同志
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芝福同志,在藏二十四年如一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地为藏族人民服务,深受藏族人民的赞扬和爱戴。今年5月16日,他因出差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这个刚满五十周岁的中年知识分子,把他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藏族人民。山南地委根据邓芝福同志生前的表现,授予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医生和民族团结模范光荣称号。山南地区到处传诵着邓芝福二十四年以边疆为家,为西藏卫生事业献身的动人事迹。
邓芝福是江苏省南京市人,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当时,他也曾想当研究生或是在大医院里工作,但当他知道援藏两个名额的分配发生困难时,便毅然放弃到北京某一科研单位的机会,要求到最艰苦的世界屋脊去。他说:“我确实有很多理想,但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最大理想”。组织上考虑他的未婚妻
(同班毕业生)体质瘦弱,又是独生女,进藏有困难,要他再三考虑。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要为党的事业挑重担。我们的家庭困难自己能解决,她身体不好,有我照顾,请组织放心吧!”在他的坚持下,领导终于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他与爱人举行了婚礼,说服了家庭,踏上了进藏的征程。
进藏后,组织上征求邓芝福夫妇的意见,到什么地方工作。邓芝福夫妇坚定地说:“我们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我们跑了一万多里路到西藏,就是为建设边疆来吃苦的。”于是,他们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桑日县。
高原生活对这两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是场严峻的考验。高原氧气稀薄,一走路就气喘,头昏目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下乡吃的是粗糙的糌粑,喝的是膻味的酥油茶,吃不上一点蔬菜,听不懂一句藏话……真是到了一个陌生世界!但邓芝福下定决心,要克服这些难关。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骑马和一般的藏话,学会和藏族同胞同抓一个“唐古”里的糌粑,同喝一个壶里的酥油茶。
五十年代的桑日县,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全县没有一所医院。大部分群众生了病,不是硬挺着,就是求助于神灵。县委交给邓芝福的“医院”,只是一间废弃了的旧经堂和一个小柜子。当时,县委干部很少,常抽邓芝福去搞别的工作。不管份内份外,他总认为,只要是党的工作,就应该积极去干。他利用下乡的机会,一面宣传党的政策,一面巡回医疗。他风里来,雨里去,翻高山,渡急流,为藏族同胞出诊、巡诊。仅1959年12月一个月内,他在搞民主改革的同时,就出诊了七次,走了四个乡,治疗病人434人次。
1960年,医院里来了三名当地培训的藏族卫生员,邓芝福十分高兴。他带领民工砍树条编成篱笆墙,将过去的马圈改建成门诊室和病房。就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邓芝福带领着他仅有的四名部下,接待患者,治好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裁缝阿旺加措的手指断了,邓芝福夫妇克服困难,用做衣服的针给他缝合,精心治疗,使这个伤势严重的手指康复了。藏族老阿妈罗布央宗小腿骨折了,没有石膏绷带,邓芝福就自制夹板进行治疗。他还给阿妈送饭、倒茶,亲自搀扶她做功能锻炼。阿妈感激得热泪盈眶。从此,她把人民医院当成家,把邓芝福夫妇当成儿女,常常来探望他们。
过去请巫师神婆看病的人听说有了好医生,都慕名而来。门诊量剧增,四间病房,五个医务人员和少得可怜的药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邓芝福一面动手自制常用药械来补充不足,一面抓紧培训藏族医务人员。仅四五年的功夫,桑日县医院勤俭办院就取得可喜成绩,被光荣地评选为1963年度西藏自治区的卫生先进单位。
十年浩劫中,邓芝福被打成了“特务”,被强迫劳动,处境十分困难。但是,来了危重病人,他仍然抛弃一切顾虑,偷偷地给病人治病。藏族同胞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含着眼泪为他叫不平:“这么好的医生,为什么不叫他为我们看病?”好多人悄悄把鸡蛋、饼子放在他劳动的地边,暗示叫他吃。
1972年,他刚一恢复工作,就一如既往地带领大家拚命干。他和大家一起背石头、挖土、油漆、粉刷,改建门诊部和病房;他亲自领队上山扛回木材,做了20多张简易病床;他带队在荆棘丛中采集松软的蕨洛草,做了24副病床垫子……邓芝福每次从山上劳动回来,累得直不起腰来,双手被荆棘划得血迹斑斑。从建院到1976年,桑日县医院为国家节省了近万元的修缮费。
为了解决缺药的困难,邓芝福决心到大古山区采中药。那儿海拔四千多米,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县里的汉族同志都没有去过,藏族同志去那里,事先也要向家人交代好后事,恐怕一去不复返。邓芝福却不顾自己的安危,决心去闯闯那个“禁区”。他和大家一起攀登巉岩嶙峋的山路,冒着落涧身亡的危险,终于采回了“五灵脂”、“巴巴达”等十几种稀贵药材。在返回的路上,他因劳累过度,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经区医院治疗才有所好转。同志们劝他不要再去采药了,他回答说:“我要亲自掌握中草药来源,才能搞好藏西医结合”。他又拖着病体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邓芝福花了二十年的心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桑日县创建了县、区、公社三级医疗卫生网,培养了近300名赤脚医生,其中50名已成为各级医院的骨干力量。在他和他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下,该院曾多次荣获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邓芝福的心中只有党的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常说:“我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他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很少考虑自己。因为工作离不开,他进藏24年才休假5次,每次都是按时返回,从不超假。1973年,上海的医院诊断他患高血压、心脏扩大,开了病情证明,让他早日内调。他回藏后,却把病情证明压在抽屉里。只要病人需要,他就随叫随到,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休息。1982年,邓芝福的爱人内调了,他留藏继续工作,没有顾得上送爱人回去安家。1983年初,有一个到内地去学习医院管理的机会,他却让给别人了。同年2月,他重病一场,既不住院,又不休假,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
今年5月13日,卫生局党组会议研究派一位院长到拉萨去请示拨款修复门诊部的事,话音刚落,邓芝福就抢着说:“尼马院长身体不好,我去!”14日一早,他匆匆离开了家。15日是星期日,他放弃了休息去办事。16日下午,办完事后,他不顾狂风大作,返回山南。谁料到,就在那一刹那间,无情的车祸发生了。
噩耗传来,人们无限悲痛。院长抱着他的遗体泣不成声,书记泪如雨下。规定500人参加的追悼会,增加到了700多人,许多人不请自到,赶来悼念这位人民的好医生。阿妈达娃卓玛抱着邓芝福的遗体哭着说:“我的儿子,你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让我再多看看你吧!”
邓芝福的一部分骨灰埋在西藏山南烈士陵园。管理陵园的阿旺大叔对赶来料理丧事的邓芝福爱人说:“老邓与我在一起,请你放心吧!我每天都会到他墓前去看他,给他敬一杯茶,和他谈谈心的。我死了有我的老伴、孩子,他们会一辈子照看他,怀念他的。”
杨虎生 刘家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