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远抓桐 近抓棉 长年抓住葡萄园” 民权县实行开发性承包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23
第2版()
专栏:

“远抓桐 近抓棉 长年抓住葡萄园”
民权县实行开发性承包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李杰,通讯员倪传启、牛明堂报道:河南民权县发挥当地优势,对盐碱地实行开发性承包,农业总产值五年翻了一番。
民权县位于豫东平原,黄河故道横贯全境,沙碱地达35万亩。“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风起黄沙飞,盐潮碱上墙”。人民群众长期不得温饱。仅1978年全县就吃国家统销粮2,924万斤。今年,全县粮食总产5.3亿斤,与1978年相比,净增2.2亿斤,向国家交售粮食4,000多万斤;棉花产量达2,200多万斤,较1978年增长了3.5倍,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
197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沙、碱滩地实行开发性承包,谁开荒谁收益,15年不变。这一决定,调动了农民勤劳致富、改良荒闲地的积极性。仅几年时间,全县承包开荒达17万亩。他们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上了花生、沙打旺、葡萄,在盐碱地上开沟移栽棉花,都取得了好收成。今年全县承包开荒种植的3.5万亩沙打旺,收种籽15万斤,农民收益达50多万元,促进了饲料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全县4万亩河滩地承包给农民,栽种了莆苇,今年产量达2,000多万斤。
这个县适宜泡桐、葡萄、棉花的生长。根据这个资源特点,县委、县政府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远抓桐,近抓棉,长年抓住葡萄园”的口号。在短短5年时间里,全县农桐间作发展到40多万亩,木材蓄积量达56万立方米。农桐间作的实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调节了田间气候,促进了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几年来,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其中葡萄面积达3.5万亩,居全国7个葡萄生产基地县的首位。今年葡萄大丰收,产量达3,000万斤,畅销省内外。棉花生产也大幅度增长,全县涌现出159个植棉专业村。小程庄村靠植棉致富,今年户均收入达4,000元。
开发性承包的实行,多种经营的大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今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20元。农民手中有了钱,扩大再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