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精神污染和逃跑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23
第4版()
专栏:

精神污染和逃跑主义
吴国光
正当清除精神污染之际,偶尔读到法国当代作家让—路易·古蒂斯的小说《出卖主意》,颇有些意思。
小说写的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缺少新思想,已经奄奄一息。只有“巴黎主意总公司”作为慈善机关兼商业机构生意兴隆。公司经理是个“抢劫灵魂的强盗,盗卖思想的奸商”。他派出大批密探——手持原子手枪的小伙子与出卖色相的超级美女,到处搜罗新点子,然后经过“毛坯思想素材加工车间”或“改写实验室”加工制作,拍卖牟利。
这似乎是荒诞的。然而,谁能否认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分离的真实写照呢?
有趣的是,一天,一位自称“有个惊人想法”的青年人找到经理,要出卖他的主意。他说:假设有个人,不能原谅现代文明的盲目、愚蠢和矛盾,决心斩断自己与现代文明的一切联系,到一个没有见过霓虹灯和可口可乐的原始部落或者非洲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去生活。动身之前,他需要破釜沉舟,不能有丝毫打退堂鼓的想法。因此,他决心通过一个不可挽回的行动来把自己和现代文明社会彻底分开。于是,这个人准备去刺杀一位大名流。谁是大名流呢?老板认为自己才是。出卖主意的青年人同意了,便从口袋里抽出了无声原子手枪……
故事戛然而止,余味却颇耐咀嚼。
小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古蒂斯在这里用虚幻的手法来折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通过小说,我们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文明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是人们精神空虚,无法自拔。每年出版的五十万部小说,重复着荒谬呀、孤独呀、精神上的苦闷呀,等等,整个社会笼罩着野蛮、愚蠢与冷漠的令人窒息的气氛。“天才成为金钱的附庸”,世界是大亨们的掌上玩物……
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写照。它把一切情感与思想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把人的尊严变成商品,把精神世界践踏成一片荒漠。在那里,人人都感到孤独,就连那位踌躇满志的公司老板也不例外。他慨叹说:“多吃力,多孤独,多厌烦”,总怕自己“象条狗一样孤零零地死去”。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好象一个畸形儿,物质丰裕与精神匮乏的共存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特征。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呢?应该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与世隔绝的仙山琼阁。她有旧社会留下的痕迹,也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带来的新的课题。
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并不是决然分割的。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精神世界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善和恶、美和丑,都可以借助于新的物质手段去表现自己。如同电的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电椅等新的酷刑一样,各种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烦恼。在美国,随着“信息革命”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就出现了“计算机犯罪新浪潮”。我们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吗?可免,也不可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故曰可免。我们看到精神污染的危害,及时敲起警钟,故曰可免。倘若我们熟视无睹,听任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我们的灵魂,那就不可免了。
在古蒂斯的小说中,那个青年人面对着令人窒息的精神危机,采取了逃跑主义态度。那当然是逃不脱的。我们没有那样的精神危机,却也有精神污染。对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返回到蒙昧时代,也不能望风而逃,倒戈来降。我们应当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批判风格,与精神污染作斗争。我们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矢志不移的;我们也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一时也不可忘却的。只有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可以保证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大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也日益提高,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在达到并超过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能以她健康的身心向人们发出诗意的微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