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珍贵的“孤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26
第8版()
专栏:

珍贵的“孤纸”
臧克家
我有三张“孤纸”,珍存了二十多年。它,薄如蝉翼,色若雪莹,长不足尺,宽约八寸。绿色的字,标出了十七个诗词问题。
对时间回忆,是很难完全正确的。大约在1960年前后,袁水拍同志把我和叶君健同志约到他的办公室去,对我们说:毛主席诗词要翻译成外文,有不少字句,大家意见纷纭,我们把这样一些句子凑一凑,请毛主席亲自回答。那时,水拍作中宣部文艺处长,君健在外文出版社搞翻译工作,我呢,喜欢读毛主席诗词,写了一些学习随笔。
我们三人,谈了一两个小时,凑了十七题,水拍把它打印了,分给了我一份。过了一段时间,水拍来访,二人对坐,清茶一杯在手。他一面吃茶,一面慢悠悠地对我说:关于那天谈的诗词问题,主席约了时间去谈,不巧碰上有重要会议,又改了一个日子。按着我们提出的句子,主席一一回答了。“真好!真好呵!”我有点乐在心中,喜出望外。水拍说,我来就是向你谈一谈情况的。一听这话,我立即回到内室,将那白纸绿字的三张纸取了出来,揩揩玻璃板,铺在上面,然后有点着急地说:“你说吧”。
室内严肃而静默。我二人的心快乐而紧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一说,对。我立即用铅笔在“由谁来统治中国”上面,划一个“○”,将第二说打上个“×”。
“莫道君行早”:“君字指作者一人,还是多数?”水拍说指作者。我在上半句上划个“○”,下半句上打个“×”……
就这样,许多疑难便迎刃而解了。心里感到轻松愉快。在以后写毛主席诗词读后感时心里有个底子了,在《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中的错误也得到了改正机会。
这三张白纸上的绿字,打开了诗人的心扉,方便了亿万读者。
现在,我把荦荦大者,抄录在下边,意在存真,也含有在毛主席九十诞辰的吉日表示我个人的怀念之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二句中“在望”与“相闻”均指我方。
“中流击水”——指“游泳”。
“国际悲歌歌一曲”——“悲壮”
《娄山关》:说的是“一天的事。”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下看天”。
“红雨随心翻作浪”,“红雨”指“桃花落”。
“飞鸣镝”——指“革命力量”。
这十七条中有两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条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的草草铅笔记录是“两说均可”,也就是说:部队视高山峻岭如细浪、泥丸;或说它们本身象细浪、泥丸。
谈到这一条,使我想到,前年有一位同志拿第二说疾言厉声地斥责另一位持第一说的同志。
再谈一条:“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三年前,有位跟随毛主席很久的老同志来,谈及上面这两个句子时,他说:一般都解释错了,弄得敌我颠倒。
我问:你的意思?
他答:我的意思,当然是指敌人。
我笑了。接下去说:对于一首词,一句诗,各人理解不同,甚至相反,这是正常的,但主席本人的意见可以供我们参考。我到内室从放重要文件的破皮包里拿来了这三张绿字白纸,交给了这位老同志,他看完了,没说一句话。
这三张绿字白纸,我什袭而存达二十余年矣。当年草草数字,仅记大意,而今纸张折叠已略残损,铅笔小字,日渐模糊,我常为它担着一份心。我想为它拍个照片,有的同志说,太模糊,怕照不出;也有的同志说:可以照,我心中存一个希望。
这三张绿字白纸,堪称“孤纸”了。我问过君健,他说他没有。水拍逝世前,特别借去看了一个多月。归还时无限感慨地说:保存到现在,太不容易了!
是的,太不容易了,象一位患难与共的老朋友一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