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何“拍案而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12-27
第5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为何“拍案而起”
舒瑜
某单位一个领导人,对自己吃吃喝喝和多占住房问题,在一次会上检查一番,表示“痛改前非”,并欢迎大家提意见,多帮助。既然领导愿意“纳谏”,有人就壮起胆子,据实提了几条意见,语气相当委婉。殊不知,话说到半截,这位领导愀然作色,拍案而起,连呼“岂有此理”!
同样的批评意见,自己讲可以,别人讲不行。何以如此?因为本人的“自我批评”不真诚。一是欺上,应付检查;二是对下,过关了事。
也有人作检讨不怕过火,甚至不惜痛骂自己,大概是觉得这不会失掉什么。如果挤出几滴伤心泪,还可以被认为“检讨深刻”。真有那样的人,“检讨”年年加厚,官职步步高升。如此看来,上述那位领导人拍案而起,也就毫不奇怪了。
把别人的批评看作是有损尊严,为保全“面子”而拒绝批评,其实“面子”决难保住。听到批评就火冒三丈,就叫喊“岂有此理”,更谈不到治病了。
要治疗这种“拍案者”,还必须勇敢地拿起批评的武器,促其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认错改过。比如多占住房,该退出的就责令退出,该加房租的则追加房租。总之,不能让“拍案者”“检讨一阵风,过后永无踪”。当然,有错认错,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同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